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洛邑古城“仙女散花”:假花背后的真意与热议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10月6日,中秋佳节,河南洛阳洛邑古城的“仙女散花”表演如梦似幻,美上热搜。身着霓裳的“仙女”们从索道翩然而下,水袖翻飞间“撒”出万朵“牡丹”,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仙境。不过,在赞叹表演美丽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散的是真花吗?还有人担心会造成环境污染。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官方回应:假花真相大揭秘

极目新闻记者就网友的疑问咨询了景区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景区一天有八场“仙女散花”表演,最晚一场在晚上8:30。这个季节已经没有真的牡丹了,表演中采用的是可降解的糯米纸花瓣。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表演之美:营造极致视觉盛宴

这场“仙女散花”表演,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十二名“仙女”从百米高空的索道滑行而下,还要保持舞姿优美,精准控制花瓣抛洒的节奏。领舞者甚至需要在50米高空完成连续三个后空翻,同时将花篮中的花瓣均匀撒向观景台。“仙女”们头饰重达3斤,腰间的威亚装置还要巧妙地藏进飘带里。为了这场表演,来自省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经过了两个月的特训。当她们在空中散花时,那场景仿佛让人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传统神话故事中的浪漫与美好,不少网友感叹仿佛看到了嫦娥奔月。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选择假花:多重因素的考量

景区选择使用可降解的糯米纸花瓣作为“仙女散花”的道具,并非随意为之。从季节因素来看,中秋时节,牡丹早已过了花期,要想呈现出万朵牡丹飘落的场景,使用真花显然不现实。从环保角度而言,可降解的糯米纸花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落地后还能自然分解,避免了真花可能带来的垃圾清理问题,以及传统塑料假花难以降解的弊端。从成本和效果方面考虑,使用糯米纸花瓣既可以保证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表演,又能在视觉上达到与真花相似的效果,且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供应,满足一天八场表演的需求。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网友热议:美丽与环保的碰撞

这一回应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网友对景区的做法表示理解和赞赏,认为在保证表演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环保,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他们觉得这种可降解的糯米纸花瓣既营造了浪漫的氛围,又体现了景区的环保意识,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理念的巧妙融合。也有网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认为“仙女散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表演,重点在于传达文化内涵和情感,使用什么材质的花瓣并不影响其本质,而可降解糯米纸花瓣的使用,反而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虽然糯米纸花瓣有诸多优点,但与真花相比,还是少了一些自然的质感和香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赏体验。还有人担心,可降解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分解效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潮湿的天气、地面的清洁等,未必能像理论上那样完全无害。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景区表演道具的过往与其他案例

其实,景区在表演或景观布置中使用假花的情况并不少见。2019年,贵州丹寨万达旅游小镇就曾针对“游客哄抢展览花”的视频发布声明,称视频中的油菜花为景观道具,是假花。这些花是丹寨万达小镇举行春耕大典时使用的道具,后来因为游客喜欢,就当作伴手礼送给了游客。2018年,洛阳薰衣草庄园也曾被曝在花海节上使用假花,景区回应称是因为还未到牡丹盛放期,真树上绑假花是为了效果好看,园内也有部分真花。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背后意义:文化与环保的平衡探索

洛邑古城“仙女散花”使用可降解糯米纸花瓣这一事件,反映出景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环保与观赏体验之间的努力与探索。在文化传承方面,景区通过“仙女散花”这样的表演形式,将传统神话故事和洛阳的牡丹文化相结合,以现代的表演手法呈现给游客,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环保方面,可降解糯米纸花瓣的使用是景区积极践行环保理念的体现,为其他景区树立了榜样。而在平衡观赏体验上,景区或许还需要进一步倾听游客的声音,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是否可以在一些特殊场次使用真花,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糯米纸花瓣的质感和香气等。

景区回应散的是假花

洛邑古城“仙女散花”表演中仙女散的虽是假花,但背后却蕴含着景区对文化、环保等多方面的考量与用心。这场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文化、环保和旅游体验的思考与实践。希望未来景区能在文化传承、环保和游客体验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和难忘的体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