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行为确认关系,用行为定义关系,而非用关系包容行为。

Nick Prideaux

怎样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当我们想做出一些改变,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总会下意识进入这个流程:

审视自己 → 找出问题 → 分析(夸大)问题的严重性 → 制造压力 → 产生动力

看似顺利,但现实却是:我们常常没办法坚持下去,总会中途放弃。

究其原因,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以为焦虑会产生动力,其实不然,焦虑反而会产生懈怠。

相反,当我们开始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问题”,不再攻击自己,成长反而会悄然发生——

想要拥有更健康的身材,先停下“我好胖”“我好丑”的自我攻击,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和饮食,时不时奖励自己偷偷懒、吃好吃的。

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先停下“我好笨”“我好懒”“我比别人差”的自我指责,沉下心来问问自己:我期待自己变成什么样子?

然后,带着对自己的爱,一点一点地去把“期待”变成现实。

选自《抱住棒棒的自己》

作者: 徐慢慢心理话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每日意图 Vol.4318

©Nick Prideaux

生活时常疲惫,请允许自己拥有适当的缓慢与松弛: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爱,有些人生来只是为了活着。

——加缪《加缪手记》

©Nick Prideaux

时间困惑、广袤且时断时续地流逝,时间的心脏是不安。

——李斯佩克朵《隐秘的幸福》

©Miren Asiain Lora

我已经准备好了足够挡雨的伞,

可是却迟迟没有等到雨的到来,

这样的尴尬只是我漫长人生中的小插曲罢了。

©Nick Prideaux

心力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你无法像花钱一样直接购买心力。一个糟糕的决策、一段内耗的关系、一份消耗型的工作,都可能迅速掏空你的心力,让你对其他事也提不起劲。

聪明人不仅管理时间,更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心力。他们会主动远离消耗心力的关系、琐事和信息噪音,为自己创造一个能滋养而非消耗的环境。

©Niall McDiarmid

因为是你。并非对谁都亲切。我的人生实在太有限了,不可能对谁都亲切。对你一个人亲切都很有限。假如不很有限,我想我会为你做很多很多。但不是那样。

——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Niall McDiarmid

无所事事的时辰

◎约翰·克莱尔

悠闲地漫步,我常常会很喜欢靠在

老桥石壁上,看下面的水流

它泛起的涟漪穿过油绿的水草

流动时就像开心的行者一样喃喃自语

我还很喜欢看阳光在桥拱上舞蹈

按着下面快乐波浪打着节奏

河的两岸上,鲜花干涸得低着头

在日子呼出的滚烫气息里渴求着水

哪怕有牛从陡坡上一头扎进水里

把泥点溅洒在花叶上也很高兴

与此同时,水中花所得过量

每只花杯都狂饮滥喝

就像世上的人,有的挣扎不休,勉强糊口

有的却花天酒地,总嫌不够

(欧阳昱 译)

©Niall McDiarmid

我曾太在意别人的意见。我曾因为不敢让人伤心而为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牺牲自己。我曾做过好多蠢事。我敏感的良知,对自己的一些作为总是无法释怀。

——[英]毛姆《毛姆人生随笔集》

©Akira Kusaka

有一条“关系铁律”:关系由行为决定,而非用关系去包容行为。这适用于一切人际关系。

你与他人的亲疏远近、关系边界,应取决于对方持续而稳定的行为表现。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戚”“多年好友”等身份标签,就无底线容忍那些伤害或消耗你的行为。

理解这条铁律,并非提倡冷漠计较,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清爽、更健康、由你主动选择和维护的人际网络。用行动守护自己的边界,而不是用沉默维持表面的平和。

©Niall McDiarmid

最近你如果莫名其妙地烦躁,要么是没怎么读书,要么是没怎么锻炼,或者是两者都没做到。

——艾力《你一年的8760小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