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新能源车,似乎已成为时代的呼声。
毕竟,相较传统的油车而言,这种车型的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好、驾驶体验也更舒服——所以,越来越多人投入它们的怀抱。
但问题是,当“增程式汽车”与“纯电汽车”摆在你面前时,你该怎样选择呢?或许很多人都搞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为2种车型都经常体验的人群,今天,我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探讨一下大家可能忽视的现实情况。
先说增程汽车….
01 增程汽车被忽视的点
提到增程,众所皆知的是,这是一辆“可油可电”的车型,但车型的背后的实质,很多人还不知道。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增程汽车本质上还是“纯电车”,它的增程器只用于发电,并不直驱车轮。
考虑到电池的特性,所以也不会存在“一边给电池充电,电池一边驱动电机”的情况。
因为很依赖电池,在超远距离出行时,如果”车辆没电“,动力还是会受影响,甚至会出现跑不到100码的情况。
这就和人一样,理论上百米短跑能到12秒,但持续长跑,根本无法维持这个速度。
增程汽车也是如此,在没有电池的帮助下,仅靠增程器,很难持续地高速行驶。
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在于,“增程汽车”不像“纯电汽车”那么节能。
比如,同为中大型SUV的小鹏G9,其平均能耗是15.2kWh,而理想L7的平均能耗为22.8kWh,相差约1.5倍。
而在严冬,这种差距更加明显。
因为绝大多数增程汽车,它的热管理系统表现一般,且采用的是PTC空调。
虽然相对热泵空调而言,PTC空调的制热效果更好,但能耗也更高。
也就是,别看车企动不动宣称,我的“增程汽车”有300公里的纯电续航,但相较纯电汽车,往往很不实在。
夏天能跑200公里,就算表现出色了;至于冬天,能坚持150公里去充电,都实属不易。
02 纯电汽车被忽视的点
说完了增程,再说纯电汽车。
相较增程而言,“普通纯电”和“高端纯电”的差异是极其明显的,这点我们必须知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100度的电池包,价值就高达12万,就算降低容量放在低端车上,其实也很难平衡成本。
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是“能耗”、“充电速度”、“续航”、“安全性”…都会存在巨大差异。
简单来说就是,10万级的纯电汽车,最高充电功率也就70千瓦时的样子;而20多万的纯电汽车,最高充电功率,往往能有350千瓦时。
在补能效率上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异就极其巨大。
能耗管理就不用说了,以懂车帝的冬测数据来看,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续航达成率,能相差15%。
这还是在榜单上的车,不在榜单上的车型,也许比想象中还要夸张!
此外,高端电车通常采用“一体化压铸”和“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还有效保护了电池。
相比之下,一些更经济的车型,还在沿用较为传统的技术。
更离谱的是,部分高端纯电,标称续航已经突破1000公里了,还是四驱车;而某些纯电汽车,续航还只有300公里左右——简直就是相形见绌。
聊完两者的差异,那买新能源车,到底选“增程”还是“纯电”好呢?
03 怎样选择更合适?
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要基于具体的场景去分析,原则上看3种情况:
首先,无家充且预算充足选纯电。
说白了就是,如今的纯电汽车标称续航已经突破1000公里了,结合800v技术来看,补能焦虑并不是问题。
我自己做过实测,跑1000公里的路程,相较油车而言,也就慢1个半小时左右,但节省下来的,是好几百块钱。
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在于,因为有了智能驾驶技术,这1000公里,还跑得非常轻松。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预算充足”,至少有个25万以上的预算。
其次,有家充频繁长途选增程
毕竟,增程汽车的续航很虚,充电速度很慢,在没有家充的情况下,续航焦虑极其严重。
很多选了增程,立刻卖车的人,往往就毁在“没有家充”这个问题上。
此外,超1000公里出现,而且次数频繁,混动/纯油更合适,原因在第一部分提到过。
最后,则是北方选增程,南方选纯电。
倒不是说北方你不能选纯电,毕竟,超1000公里的纯电汽车将会越来越多。
就算冬天打六折,依旧能跑600公里的路途,谈不上续航焦虑。
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增程也许更合适。
除非“半固体电池”、“高密度电池”的价格,能够打下来。
总的来说就是,增程也好,纯电也罢,各有其优势和缺点。
关键是要看准预算和环境的情况,然后再去做选择——否则,盲目跟风,搞不好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