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影子,会投在最底层的脸上。
hi,我是润可。
人性中最让人寒心的一幕,往往不是大人物的冷漠,而是那些来自底层的小人物,一旦握住哪怕芝麻大的权力,就能把滥用演绎得淋漓尽致。
普通老百姓最恨的,常常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这些滥权的小人物。他们甚至连真正的权力边缘都够不着,但一旦有了表现的机会,却比真有权的人还“像回事”。
偏偏,这样的小人物,直接决定着我们日常的舒心与否——他们的刁难,最容易触发众怒,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曾被这种小人物的冷脸伤过心。
近日,河北就发生了一件让人愤懑的事:
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八岁和十岁)回家途中突遇暴雨,便带着孩子到某国企大门旁避雨。才站了五六分钟,保安便走出来,用“吵小孩一样的口气”凶巴巴地驱赶。
以这位母亲的说法:
我们在无障碍通道旁避雨,没有站到正门口,两个孩子也没有吵闹。
但保安却以“这是公司的门口”为由,催她们赶快离开。孩子被吓得拉着妈妈说:“妈妈我们走吧,他们赶我们。”母亲不忍孩子淋湿感冒,坚持到雨稍小才立马离开。
视频发出后,网友的矛头立刻指向保安——这不就是“用最小的权利,去为难最弱的人”吗?
如果女子所述属实,从保安的态度来看,这指责也不算冤。
但问题到这里,真就只是一个保安的错吗?
——谁高高在上仪表堂堂?谁又在殿前被推去充当“恶狼”?
有网友道:“保安不赶走别人,他就会被雇主赶走。”也许,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保安,本质只是“看门的”,但他的言行,映照的其实是雇主的脸色。
如果企业文化一贯强调“与人方便,与人为善”,下面的人怎么会做出驱赶弱者的事?
正如网友感叹:“在南方,大多数铺面都会给路人方便”。因为南方讲究的是“服务至上”“买卖不成仁义在”,氛围不同,下面人的反应自然不同。
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是:
企业一句“正在调查”,最后保安背锅走人,而管理层拍拍屁股走人。
涉事集团回应称,大厅允许路人避雨,正在核实情况。于是有人直言:“这个保安要倒霉了。”
为什么大家用“倒霉”而不是“活该”?因为我们都清楚,他只是被推在前面的人。真正高高在上的,往往才是问题的根源。
因此,不应该对当事人“一开了事”,而应该从理念上做出改变,从制度上做出优化,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理念不改、制度不调,今天是这个保安,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恶狼”。
如果有幸获得你的喜欢,记得留言、转发喔~
一周至少一更,点此关注,以后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