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拉出脱体涡流,歼20长春航展静态展示,有哪些亮眼的技术细节?

今年长春航展真的给力,歼20静态展示,我近距离看到了!制作工艺真的升级太多,接缝工艺真的比F22,还有F35好太多!

歼20的蒙皮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工艺,接缝宽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平整度堪比手机屏幕。机身上所有舱门、维修盖板的边缘均进行锯齿化处理,倾斜角度与主翼一致。不多赘述!我直接来个高清大图!

歼20拉出脱体涡流

歼20表演拉出脱体涡流

很多人可能纳闷,这个脱体涡流是啥,这个能证明什么,这东西有什么用?

先说这东西是怎么产生的!脱体涡流是高速气流流经物体表面时,因气流分离而形成的稳定螺旋状气流结构,外观类似悬浮在空气中的“旋转空气柱”。

我觉得可以用剑破长空,剑气来联想!那这脱体涡流能证明什么呢?一句话概括,气动布局设计的牛掰!

歼20的鸭翼采用上反角设计,与下反的主翼形成独特的“第二代鸭式布局”。这种布局使鸭翼涡流与边条翼涡流在主翼上方叠加,形成稳定的“涡升力矩阵”。静态展示中,可清晰看到鸭翼与主翼之间的小面积边条,以及主翼前缘的气动导流槽。

这些结构通过引导气流形成双重涡系,延迟了涡流破裂,使战机在大迎角下仍能保持升力中心稳定。

咱就说这气动布局设计的,要是没有大型风洞的话,纯大脑想象不出来这种气动布局带来的机动性提升!这足以证明当年钱老那句上风洞吹一吹的含金量!

这气动布局依托FL62超高速风洞,也就是世界最大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得到众多气动数据之后设计出来的!设计团队通过3000多次仿真优化,解决了早期模型涡流破裂导致失控的难题。

静态展示有哪些歼20亮眼的地方?

开头提到了歼20一体化蒙皮工艺的优秀,接下来我想说的是这次歼20静态展示的是矢量喷口的优化!

此次静态展示的歼20配备了第三代全向矢量喷口,喷口处细节处理的很牛!采用了15片扩敛片采用锯齿状设计,这种设计既增强隐身性能,又能实现±20度的三维偏转。从尾部特写可见,喷口与机身连接处采用柔性蒙皮覆盖,完全遮蔽缝隙,这比F22的喷口处理的好太多!(因为静态展示人太多,无法拍到歼20尾部,所以用了带长镜头单反大哥的表演图,如侵删)

歼20的主弹舱可容纳6枚PL15远程空空导弹,侧弹舱各挂载1枚PL10近距格斗导弹。通过这次长春航展歼20的飞行表演,可以看出歼20不仅超视距牛掰,近距离格斗也是很牛!

这次长春航展中,歼20飞行表演了垂直跃升与脱体涡流奇观,还表演了超音速巡航与过失速机动与“落叶升”创新。

这是歼20首次公开的急转大仰角穿云动作,展现了其在失速状态下的卓越操控能力。为啥这个动作表演能证明歼20超强操控能力和性能呢?

你想想这个动作是怎么完成的?战机突然拉杆至90度仰角,同时以每秒180度的速率连续滚转两圈,在保持大迎角的情况下完成机头方向180度转向,最终改平飞状态。这个动作表演过程,是很多新技术应用综合处理后完成的!歼20中控通过智能蒙皮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流状态,其飞控系统每秒处理200万条指令,动态调整16个可动翼面的偏转角度,使战机在30度以上大迎角下仍能保持飞行稳定性。

这一动作打破了传统观点中“鸭翼布局不利于过失速机动”的认知,其敏捷性已超越F-22的“眼镜蛇”机动。

再来说说其他方面。歼20静态展示中,弹舱舱门虽未开启,但舱门边缘的锯齿化处理和内部管线布局清晰可见,主弹舱采用电磁弹射挂架,可在0.5秒内完成导弹发射,比F-22的机械挂架更高效。

最后,我想说,这都随意看,随意拍了!是不是意味着“过于落后,可以展示”!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小红书chewooz,如侵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