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整顿”月饼,9月30日 年轻人“整顿”月饼

年轻人“整顿”月饼

开始写内容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提前亮明一个观点:如果你连看完的耐心都没有,那么我觉得申论也多半分数不高!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01 现象分析:年轻人在“整顿”什么?

年轻人的“整顿”并非简单的反对或破坏,而是一场用消费选择和文化再创造进行的话语权争夺。具体表现为:

“整顿”过度包装与价格泡沫:

现象:对华而不实的豪华礼盒、层层包裹的“套娃”式设计嗤之以鼻。他们拒绝为包装支付远超产品本身的溢价,并主动在社交平台吐槽、玩梗,解构其“尊贵”象征。

诉求: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认为商品的核心价值在于产品本身,而非外在的虚荣符号。

“整顿”口味守旧与健康缺失:

现象:对高糖、高油的传统馅料(如五仁、莲蓉)进行大胆改造。青睐低糖、低卡、添加益生菌或超级食物的“健康月饼”,也追捧小龙虾、螺蛳粉、流心奶茶等“脑洞大开”的新奇口味。

诉求:追求个性化表达和健康生活方式。吃月饼不再是为了应景,而是要符合自己的味蕾偏好和健康管理需求。

“整顿”人情社会的沉重负担:

现象:反感月饼在人情往来中被赋予的沉重“社交任务”和“面子工程”。他们倾向于购买小而精的月饼与亲友分享,或直接通过线上渠道发送电子月饼券表达心意,简化送礼流程。

诉求:追求轻松真实的社交,希望情感联结回归简单真诚,而非被昂贵的礼品所绑架。

“整顿”文化表达的僵化叙事:

现象:通过二次创作,将月饼玩出花样。例如,制作造型奇特的“梗”月饼、在社交平台发起月饼测评、将月饼与国潮、动漫等亚文化元素结合。

诉求:争夺传统文化的阐释权与再创造权。他们不希望传统文化仅是被供奉和说教,而是要将其变得有趣、时尚,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02 本质剖析

这场看似针对一种食品的“整顿”,实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心态的深刻变迁。

本质一:消费主权时代的来临——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定义”

核心:作为在物质丰裕和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是平权的消费者。他们不再盲从品牌和广告,而是坚信“我”的喜好才是消费的终极标准。他们的“整顿”,实质上是向市场宣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权力关系已经逆转,品牌必须倾听并迎合他们的需求,否则就会被抛弃。

本质二:实用主义与体验经济的胜利

核心:年轻人正在剥离商品的“符号价值”,回归其“使用价值”。他们更看重商品带来的具体功能体验(好吃、健康)和情绪体验(新奇、有趣),而非其抽象的社会阶层标识功能。这标志着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消费观念正在形成。

本质三:对形式主义与人情社会的“柔性反抗”

核心:“整顿”月饼是年轻人对传统社会中某些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的温和但坚定的挑战。他们用行动投票,拒绝被卷入以礼物价值衡量情感厚薄的异化社交。这背后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更高效、更真实人际关系的追求。

本质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符号再造”

核心:年轻人并非要抛弃传统,而是拒绝被动地、原封不动地接受传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和改造,让传统文化(包括节日食品)焕发新的生命力,与当代生活建立有效连接。他们“整顿”的是僵化的文化形式,而非文化内核,其目的是实现文化的“活化”传承。

总结:

年轻人“整顿”的远不止是月饼,他们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消费的规则、社交的范式以及文化的未来。他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月饼,更是塑造未来社会面貌的刻刀。

03 适用主题

这一素材可以精准服务于以下几大申论命题方向:

消费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论证新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贵”,而是指向品质化、个性化、绿色化的“买对”,这倒逼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化自信与传承创新:说明真正的文化自信并非固步自封,而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青年担当与时代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并非“躺平”的一代,而是用其独特方式参与社会建设、推动观念变革的“有为”一代。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聚焦年轻人反对过度包装的行为,将其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相结合。

04 案例示范

主题一:适用于“高质量发展”、“新消费”类话题

文章标题(示例):《激发新消费活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分论点:高质量发展要求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匹配。以年轻人为主导的新消费浪潮,正以其鲜明的价值主张,强力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案例运用:

驱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并积极回应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近年来,“年轻人整顿月饼”的现象便是一个生动缩影。他们以“消费投票”为利器,无情剥离商品的虚高符号价值,坚定回归其核心使用价值。他们对过度包装的抵制,宣告了“面子经济”的式微;他们对健康、新奇口味的追求,彰显了个性化与体验至上的新需求;他们对天价月饼的摒弃,体现了务实理性的消费观。这股力量看似微小,却汇聚成推动产业升级的洪流,倒逼生产企业必须从“包装博弈”转向“品质竞争”,从“营销噱头”转向“真情实意”。这正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动体现。因此,读懂年轻人“整顿”背后的消费哲学,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智能消费,正是打通供需梗阻、催生高质量新供给的关键一环。

运用技巧:

定位为市场力量:将年轻人的行为定义为驱动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力量”,视角宏观。

提炼核心主张:精准概括出“反对过度包装”、“追求健康个性”、“务实理性”等具体诉求,使论证扎实。

指明改革方向:明确点出这种行为怎样“倒逼”生产端进行改革,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的完整逻辑链。

升华到政策高度:最后落脚于“引导和鼓励新消费”,与政府职能相结合。

主题二:适用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类话题

文章标题(示例):《在创新中传承,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华》

分论点:文化自信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自信,它要求我们拥抱时代变化,鼓励青年一代成为文化传承的“活化”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的客体。

案例运用:

守护文化血脉,绝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应让其融入时代洪流,与当代人的生活与情感同频共振。“年轻人整顿月饼”的风潮,完美诠释了何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月饼,作为中秋文化的经典符号,在年轻人手中并未被抛弃,而是被“再创作”:低糖低卡的配方,是对传统健康的现代表达;国潮动漫的造型,是古老节日与青春审美的激情碰撞;甚至螺蛳粉等新奇口味,也体现了文化符号的包容与跨界活力。这场“整顿”,整顿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僵化的文化表达形式。它有力地证明,文化的生命力源于运用与创造。当年轻人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和分享者时,传统文化便真正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因此,我们的文化政策应鼓励更多这样的“整顿”,为青年人的文化创造提供广阔舞台。

运用技巧:

紧扣文化政策术语:直接使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官方表述,使文章立刻“申论化”。

界定“整顿”对象:精准界定年轻人“整顿”的是“僵化的形式”而非“文化内核”,论述非常辩证,避免了偏激。

具象化“创新”:将抽象的“创新”具体为“低糖配方”、“国潮造型”、“新奇口味”,案例鲜活。

强调主体作用:点明年轻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角色转变,突出了青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05 参考范文

月饼里的“变革”与“传承”

——从青年消费新观照见时代发展新路

当年轻人开始“整顿”月饼,这场始于舌尖的变革,已远远超越了食品本身,成为观察中国消费升级、文化演进与青年心态的一扇窗口。它并非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新一代用他们的方式,推动供给与需求、形式与内涵、传承与创新走向更高水平的平衡,映照出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深层逻辑。

“整顿”是消费理念的成熟,驱动供给侧的深刻变革。年轻人以手中的“消费选择权”为选票,毅然投向了务实理性。他们抵制华而不实的“包装神话”,追求食材的本真与健康;他们摒弃象征性的“天价符号”,看重产品的实际价值与体验。这股力量,是市场发出的最清晰的信号,强力倒逼生产企业从过去依赖营销噱头和渠道铺货的路径中走出来,将重心回归至产品品质提升、核心技术攻关与品牌真诚塑造上来。这正契合了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核心要求,揭示了需求侧升级牵引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规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蓬勃的市场内生动力。

“整顿”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开启传统的“活化”新生。值得深思的是,年轻人并未抛弃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核,他们“整顿”的,是僵化陈旧的表现形式。于是,我们看到了低糖健康的配方赋予古老糕点以现代关怀,国潮动漫的设计让节日符号与青春审美激情碰撞,新奇口味的探索则展现了文化本身的包容与跨界活力。这场发自民间的文化实践,生动诠释了何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它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不是故步自封,而是敢于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江河中激荡,吸纳新的活水。当年轻人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传统文化便真正扎下了生生不息的根。

“整顿”是青年力量的宣告,折射社会治理的新课题。这股“整顿”之风,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务实担当的精神风貌。他们不再盲从权威与惯例,而是用行动重新定义规则,他们是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文化传承的“活化”因子。对此,社会治理也需与时俱进:一方面,要鼓励与善用这股力量,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为青年创新创造提供广阔舞台;另一方面,要引导与规范,通过标准制定、宣传倡导,将分散的个体选择汇聚成促进绿色低碳、反对浪费的社会共识,让“整顿”的初衷结出更丰硕的文明之果。

“道在日新,新者生机也”。年轻人对月饼的“整顿”,是一场关于怎样消费、怎样过节、怎样生活的价值重构。它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发展之路,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底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读懂并拥抱这种来自时代的“微整顿”,我们就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在传承中开创未来。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我坚信你一定会成功。最后再送给埋头苦学的你和反复改稿的我一句话:

“心柔能克刚强势,心坚可破万重阻”

(来源:《心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