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位于福建漳州的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再传新进展——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启动首次核燃料装载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镜头对准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直播揭秘核电机组装料这一重要环节。
直播完整视频
探访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
直播2号机组首次核燃料装载
主播:今天,位于福建漳州的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再传新进展,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今天启动首次核燃料装载工作,这一环节是核电工程建设中有核试验和无核试验的分界点,也是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总台记者韩志涛:我现在就在漳州核电2号机组的核燃料装载现场。“华龙一号”单台机组整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相当4.2个足球场的大小,高度有20层楼高。单台机组在建设过程中,会使用27.28万立方米混凝土和9.21万吨钢筋,相当于两个鸟巢的建设用量。它使用的原料都需要达到最高的等级,因为单台机组都要扛住17级的超强台风以及9级以上的超强地震,包括大飞机的撞击。
记:说完外观之后,再来到我们今天核燃料装载的现场。在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穿着统一的连体服,整体设计没有多余的口袋和装饰,能最大程度减少物品坠落的风险,避免影响设备运转。我所在的位置就是漳州核电2号机组核岛反应堆的厂房,厂房的环境要求也非常严苛,这里的温度、湿度要持续保持在精准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核燃料组件和精密设备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后是一个巨大的水池,这就是核反应堆的“专属栖息地”,这座核反应堆水池里水的深度超过了15米,这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大家有没有被水池这梦幻的蓝色所吸引?这里面至关重要的就是硼酸水。硼酸水中的硼元素能够有效吸收核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可以降低核燃料的反应性,以此更好地保障核安全。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后面设备就是核电机组的装卸料机,就是由它将核燃料组件装入核反应堆堆芯当中。燃料装载入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工程师们通过仪器设备把燃料组件精准地落到堆芯中,而且偏差不能超过1毫米。
记:在现场虽然没有机器的轰鸣声,但是能够感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有序忙碌中,按流程精准操作。打个比方,今天装料就像给一辆新车首次加油,而“华龙一号”的核燃料,就是以铀-235为主要燃料,所以说,在这里加“铀”是非常巧合的谐音。那么有观众会好奇,核燃料装载究竟是什么流程?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王运喜:此次核燃料装载是将全新的核燃料组件装入反应堆压力容器,它标志着核电机组将正式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这项工作标准高、要求严,非常考验我们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整体协同能力。
在现场大家能看到我们的整个装料过程非常流畅,那是因为在正式装料之前我们的团队将会进行多次装料演练,以确保装料设备状态正常,装料人员操作熟练,整个装料过程安全可控。
第一步,燃料组件转运。工作人员将操作人桥吊车和燃料组件抓具,从乏燃料水池将燃料组件抓住并放入燃料转运装置。随后,操作燃料转运装置将燃料组件转运至反应堆厂房。第二步,燃料装载入堆。将燃料组件精准地装入堆芯指定位置,其控制精度要求控制在1毫米以内。第三步,开展堆芯核查。所有燃料组件装入堆芯以后,团队将检查整个堆芯的状态,确保所有的燃料组件安装正确。
在装料工作全部完成以后,机组将正式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最终将清洁电能送到千家万户。
记:在现场,工作人员已成功将燃料组件装在堆芯当中,每台“华龙一号”有177个燃料组件,也就是说,当成功、安全、精准地将177个燃料组件都装载完毕后才意味着整个装料过程结束。按照计划,整个装载过程会持续几天的时间,装料工程师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绣花”,要求既要精准又要安全。
作为目前世界上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一年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
主播: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也是目前世界上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今天开始装料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什么时候可以投产发电呢?
漳州核电是我国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现有4台华龙一号机组在运在建。目前,1号机组已经商业运行,2号机组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投产发电。届时,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将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可稳定输出清洁电力200亿度。
中核工程副总经理、“华龙一号”型号总设计师 霍小东:一期工程1号机组已经成功投入商行,目前状态良好。2号机组正向商行全力迈进,预计年内建成商运。二期工程3、4号机组的建设也在全面推进,目前均处于土建施工高峰期。
主播:专家告诉记者,“华龙一号”一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那这100亿度的电是什么概念?这些电又会被送到哪儿?
漳州核电基地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地处厦门、漳州、泉州闽南用电负荷中心,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量100亿度。据估算将可以满足福建南部地区厦门市、漳州市用电总和的75%。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杨亚辉:这些电主要是送到国家电网,再由国家电网送到千家万户,每台机组可以满足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从区域供电来看,100亿度电将优先供给工厂密集、人口集中的福建南部地区。从长远看,漳州核电基地全面建成后,一年能发600多亿度电,这将彻底改变福建省“北电南送”的电力格局。
杨亚辉:漳州核电毗邻广东省,随着闽粤联网工程的投用,漳州核电还具备向广东省输送清洁电能的条件。此外,“华龙一号”不仅能够发电,还可以就近向古雷石化基地提供零碳清洁蒸汽,为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主播:“华龙一号”不只是清洁能源“巨无霸”,更是拉动经济的“动力源”。漳州核电2号机组的建设,带动了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万余名建设者参与工程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超级工程。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李智皞:漳州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90%,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主泵等关键设备均实现了国产化,有5400多家设备厂商共同承担了6万多台套设备的制造供货任务,有效带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为了建设好这个“国之重器”,每天有成千上万名建设者工作在华龙一号漳州核电施工现场。随着漳州核电落户漳州云霄,本地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林达三:漳州核电自落户云霄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直接带动当地就业1万多人,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到本地就业。另外,项目所在地的老百姓靠经营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生活越来越富裕。
从全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到地方经济的活力迸发,“华龙一号”的建设红利不仅持续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更让发展成果变成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主播:随着华龙一号的批量投产,我国核电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一批先进核能技术将加快推进。
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核能发展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热堆、快堆和聚变堆,其中“华龙一号”就属于热堆,是全球三代核电在运、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机型。
不仅“华龙一号”在不断突破,我国快堆和聚变堆研制进度也在加快。快堆属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天然铀利用率提高60倍以上。而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相关的研发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基地 董事长、党委书记吴元明:今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已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
大会预告
2025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即将于10月14-18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投稿系统
来源 | 央视
责编 | 王思淇崔晓栋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