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于9月29日至10月10日在日本航空自卫队三泽基地为中心,进行了代号为“武士道卫士-25”的联合演习。
此次演习集结了24架先进的F-35A隐身战机,是继今年2月在关岛周边举行的“对抗北方-25”军事演习后,三国第二次开展F-35A战机的联合训练。
以F-35A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机,凭借其隐身性能和先进传感器系统,正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空中作战力量的核心。这场集结24架隐形战机的联合演习,折射出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协同的战略意图。
“武士道卫士-25”联合演习虽已落下帷幕,但其展现的三国军事协作深度仍值得关注。
根据披露的信息,日本航空自卫队派出部署于三泽基地的8架F-35A战机、1架E-2D预警机及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团部队。
美国空军则投入了8架F-35A、8架F-16、1架E-3G预警机、2架KC-135加油机及约230名人员。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出动了8架F-35A、1架KC-30A加油机、1架C-17A运输机及约160名人员。
三国部队此次使用同型号战机实施联合演习,目的在于强化在作战部署、维修补给等环节的协同配合,提升体系化作战效能。
F-35A被称为“第五代战斗机”,不仅具备卓越的隐身性能,可规避雷达探测,而且配备多源传感器系统与实时数据链,能实现战场情报的瞬时采集与编队共享。
军事观察员王明志指出,此次演习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突出日美澳三方联合。三边联合军演已成为展示武力、强化威慑、巩固同盟关系的重要平台。
其二,突出五代机的使用。2024年,日美澳通过防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战略运投平台和F-35战机的互惠准入机制。
相关机制确定了2025年在美国关岛、日本三泽,以及2026年在澳大利亚的演习中,重点演练五代机在制空作战中的协同攻防战术。
其三,突出敏捷作战理念。日本与澳大利亚已全面接受美军提出的“敏捷战斗使用”理论,通过反复演练,确保其空中力量的地面部署难以被对手探测定位。
从整体框架来看,日美澳三国防务合作已构建起一个空战演习完整框架,通过逐年递进、滚动实施的方式达到展示武力、保持战力等目的。
美国构建北起日本、南至澳大利亚的亚太盟友安全体系,旨在形成具有“北轻南重”特征且具备韧性与战略纵深的军事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日本将承担前沿威慑与缓冲的作用。“武士道卫士-2025”演习正是这一战略意图的体现。
这套演习体系与今年7月美空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相呼应。
当时约350架战机分散部署50多处地点,创下冷战结束以来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兵力集结纪录。
军事专家指出,日美澳以三方安全合作为借口,构建了一套以隐身战机作战运用为核心的联合军演体系,这打破了原有的地区军事力量平衡,造成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化。
这类行动加剧了区域对立情绪,破坏了各国之间的互信基础,不利于区域安全合作与稳定,也对通过对话解决地区问题构成阻碍。
日美澳通过系列化联合军演,强化三方军事联动,提升体系作战能力,其在亚太地区舞刀弄枪的明确指向性,势必对地区力量平衡与安全互信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强化与日澳军事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与其他地区盟友的F-35A部署。
据报道,美空军计划将F-35A战机永久部署在韩国群山空军基地,拟先部署一支约20架F-35A组成的飞行中队。
F-35A的阴影下,西太平洋的军事格局正在悄然改变。随着丹麦近期也批准追加订购16架F-35,使该国未来的战机库存达到43架,第五代战机的扩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军事专家指出,日美澳三国通过系列化联合军演,已构建起一套覆盖范围广、演练频率高、且带有明显威慑与进攻色彩的联合军演体系,这在打破地区力量平衡的同时,也为对话解决争端设置了更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