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求职背调“亮黄灯”被拒录,成都一女子求职被拒录,只因7年前和前公司打过官司,职..

HI,我是财妈,关注职场和生活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找工作被拒的案件,非常值得和大家分享。

新闻事件:一场7年前的官司毁掉新工作

2025年9月,成都余女士因与前公司的劳动纠纷记录被新公司拒录,背调系统显示黄灯警告。

余女士在应聘某银行征信投诉专员岗位,突然接到该公司HR发来的不予录用通知。经过反复沟通,她才得知被拒录的原因,是公司在“背调”时,发现她和前公司有过打官司的记录,背调标为“黄灯”。

这让余女士十分疑惑,“这个劳动纠纷是七年前的了,而且我还是原告维权,在前公司工作一年没有签合同,公司不给我支付工资。”

“为什么现在求职还要背调这个?”余女士说,她询问HR为什么要查之前的劳动纠纷,对方告诉她,确实“背调”要查这一项,并且还会查征信、工商企业信息和是否有过刑事诉讼记录等。

女子求职背调“亮黄灯”被拒录

Xx银行负责招聘的回复余女士 背调需要查明的信息

这次找工作因背调而失去工作后,余女士又到另外一家公司求职,在经历三天的培训后,余女士又收到了“不予录用”通知,不过,这次公司HR并未明说拒录原因。但余女士怀疑,原因也可能是来自背调,“我发现,这家公司背调时,需要授权法院民事诉讼信息、负面社会安全记录等信息,恐怕还是源于这个。”

女子求职背调“亮黄灯”被拒录

余女士在第二家公司应聘时签署的背调授权书

然而,这并非孤例—根据公开裁判文书显示,2024年某互联网大厂因员工曾参与集体诉讼,将其列入永不录用名单。

职场背调的双面性

1. 合法背调的边界

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可核实学历、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

但查询诉讼记录需经本人书面授权,且不得歧视维权行为

2. 潜规则下的黑名单

某猎头公司内部文件显示:有劳动仲裁记录的候选人通过率降低67%

背调公司灰产:付费即可删除负面记录,明码标价5000元/条

维权者的生存悖论

案例对比

类型

案例A(余女士)

案例B(深圳程序员)

维权原因

拖欠工资

加班费争议

背调结果

黄灯拒录

绿灯通过

关键差异

诉讼记录公开

庭外和解保密

破局之道

法律层面:推动裁判文书匿名化试点(参考2025年成都法院新规)

企业层面:建立背调红绿灯分级制度,区分恶意维权与正当维权

个人层面:

维权前签署保密协议

优先选择劳动仲裁而非诉讼

职场潜规则有很多,背调是公司了解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然当员工正常维权,不应该成为找下一份工作的职场污点。

理解某位HR在匿名采访中所说:我们不是在筛选员工,而是在筛选温顺的羊。

一旦形成职场惯例,公司又不能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和余女一样的工作机会,更是整个社会招牌的筛选规则,以及为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权力。

财妈荐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