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米秒不差的背后 | 鹰翔长空背后的誓言与坚守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如海、三军列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

苍穹之下,“战鹰”呼啸而过,分秒不差地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一刻,荣耀属于翱翔的“战鹰”,也属于为这一刻完美呈现而默默奋战了无数个日夜的航空工业电源的广大干部职工。这份完美的背后,是他们用忠诚、智慧和汗水书写的感人篇章。

顶层谋划下的“钢铁”决心

阅兵任务下达之初,电源党委就将此次保障任务视为一项极其严肃的重大政治任务。“领导负责、全线协作!”公司高层会议上,党委领导的话语掷地有声。公司成立了以领导班子成员、各总师挂帅的阅兵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涵盖科研、生产、后勤等各个环节的3级军厂联合保障机构。一套极其严格、细致到每一个螺丝钉的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反复推演中不断完善。从飞机产品配套关系、备件需求详情到外场保障设备,每一项工作都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按照“一驻点一策划、一部队一清单、一机型一预案”的工作思路,保障团队持续捕获用户需求信息,分阶段性识别重点任务,累计派出150余人、现场保障2500天、现场清查1800余台装机产品,对每项潜在隐患进行“地毯式”梳理。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必须万无一失、安全通过。我们肩上是电源的使命,守护的是国家的荣光。”身处前线的郭阳阳表示,“每一个环节都要想到,每一种可能都要料到,必须确保安全可靠。”这种严格要求,贯穿了从公司到基层、从厂内到驻点的所有层级。资源向保障任务倾斜,力量向保障一线汇聚,一场为了“完美亮相”的攻坚战在电源全线悄然打响。

烈日风沙中的“钉钉子”精神

夏日的训练基地,烈日炙烤着跑道,气温常常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随着“战鹰”起降的,是漫天的风沙和轰鸣的噪音。公司派出的精锐跟飞保障团队,在这里扎下了根。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他们的生活是“白加黑”“五加二”的连轴转,作息时间完全跟着飞行计划走——飞机还未起飞,他们就开始工作;飞机落地,他们的检修维护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因为涉及工业部门繁多,保障现场总是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年轻的设计员王梦虎早已融入其中。谁家要搬运产品或者寄送快递,大家一股脑儿地都上去帮忙。“不在乎累不累,这个时候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嘛。”晒得黝黑的王梦虎笑得很真诚,并肩作战的默契为常驻部队的他带来了温暖坚实的力量支撑。

大家对每一架参阅飞机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越是临近当天,一个数据偏差、一丝异常声响就越不放过。此次进入驻点的业务专家何跃表示:“用户拿出了空前的谨慎细心来对待此次任务。”压力层层传导下,保障人员感到自身责任更重了。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故事发生在一次合练前夕,飞机在地面出现断电情况。保障团队负责人刘岳带领技术专家立即赶往现场,逐一排查配电盒、电缆、飞参所有关键环节。而用户也要求:“不能放过任何隐患,3天内必须定位到故障根源!”容不得任何犹豫,刘岳当机立断申请现场开盖,大家围在一起,反复测试、排查、分析,随即便发现了断路器异常情况。

在明确重点方向后,保障人员当天便抱着产品坐上了回家的航班。同一时间里,厂内紧急疏通出了一整条“排故通道”。试验台搭建完毕,多个元器件供应商早早来到厂内待命,专家团队开展了多重分析和方案制定,备件资源齐全到位……产品到厂便立即开展了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当问题根源定位到电源组件的那一刻,东方已泛起鱼肚白。负责此次排故的何文浩抹了把脸上的油汗,笑着说:“熬个通宵不算啥,只要不让‘战鹰’带着任何疑问上天,值得!”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由于此次保障任务用户多、型号多、数量多,保障人员随时可能面对各种疑难杂症,现场讲究的就是第一时间解决。“3分钟响应”原则是每个人脑海中的倒计时。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风沙磨伤了他们的皮肤,却也磨砺出他们保障成功的意志;烈日晒黑了他们的脸庞,但更彰显了他们航空报国的赤诚。

厂内高效协同的“大本营”支撑

前方的鏖战,离不开后方稳固而高效的支撑,另一条无声的战线同样在厂内全面启动。这里的口号是:“前方有所需,后方必回应!”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为保障专项任务顺利完成,各生产单位主动安排加班,缩短生产周期、确保备件提前产出、消除隐形风险;为专项急修产品开通“绿色通道”,联合代表室建立24小时提交机制;关键产品进行了比大纲要求更为严苛的寿命试验和环境验证……生产线上的灯光彻夜不熄,电机产品厂党鑫说:“我们多一分‘苛刻’,空中的战友就多一分安全。”

在备件筹措上,公司建立了专项备件库,对可能需要的零部件进行了超常规储备。往常需要数周的采购流程被彻底颠覆,所有涉及阅兵保障的物料申请一律贴上紧急标签。各部门一路亮绿灯,采购、质检、物流等环节24小时待命,专项产品入库即发货,利用航空配送、汽车运输、人员送货,确保现场急需产品24小时送达现场。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同样和外场保障人员坚守战线的还有外场保障部许醒驰,从今年6月以来,他的工作精力便全部放在了专项保障任务中。每天需要和多个保障驻点负责人沟通,同时向用户代表报送前线信息。作为关键信息桥梁,所有的技术质量问题、备件情况、后勤物资等数据都要在这里进行初次汇集、梳理、分发。在无数个深夜里,身处不同地区的他们通过电话会议互相反馈信息,两端连接的是为圆满完成任务而滚烫发热的心。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阅兵当日,当一架架“战鹰”以磅礴的气势、整齐的编队、精准的队形掠过天安门上空时,所有电源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又随着飞机的完美通过而激动澎湃。在千里之外的科研生产一线,通过屏幕收看直播的广大职工干部都沸腾了,内心更是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他们自豪,因为他们是这壮丽画面的缔造者之一。这完美的航迹,是公司从顶层到一线无数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最生动的实践,是“奉献、开拓、创新、践责、成事”精神最璀璨的绽放。

九三阅兵保障任务圆满结束了,但电源人的奋斗永无止境。他们深知,每一次完美亮相都是新的起点。他们将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钉子般扎根,如磐石般坚定,为守护祖国的蓝天、为建设世界航空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那翱翔的“战鹰”,就是祖国授予他们最闪亮的“蓝天勋章”。

来源 | 中国航空报航空工业电源

文字 | 吕光平

责编 | 张亚歌

主编 | 郭美辰

监制 | 姜春艳

致敬阅兵仪式背后的每个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