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覃硕
当下,餐饮界的“冰与火之歌”正在上演:一边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清空社交媒体黯然“退网”,一边是江西景德镇“鸡排哥”凭借6元鸡排和满分情绪价值火爆出圈。
两位都是产品主理人,只不过一个是主理350多家餐厅的餐饮大佬,一个是主理面积不到两平米鸡排小摊的草根,结局却天壤之别。大佬祛魅,草根封神!在主理人这个身份上,鸡排哥完胜贾国龙!
在贾国龙退网前的一段时间,这位餐饮大佬的言论越来越像一场单方面的自言自语。福柯的权力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完美验证——当权威不再被认可,其话语就如同掉进虚空。
图源:图虫创意
贾老板或许会感到疑惑,不久之前还沉浸在他“成功”创业故事中的消费者,下一刻,为什么会因为“一些小事”沦为千夫所指?他或许从来没有意识到,“预制菜”、“天价馒头”、“715工作制”等争议背后,是商业大佬与大众认知的严重错位——他们仍沿用二十年前的权威话语体系,而Z世代的年轻人早已在弹幕文化、玩梗社交中构建起解构权威的沟通范式。
反观鸡排哥,他的走红堪称一场完美的“去权威化”实践。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的幽默自黑;没有精心策划的品牌故事,只有“学生比散客便宜1元”的江湖义气。他用最质朴的方式验证了商业的本质:诚信为本,信誉至上。诚信和谦逊本该是生意的基础,如今却成了稀缺品。
“一口铁锅,一辆三轮,几句俏皮话”,不足于就让全网为之疯狂。鸡排哥还深谙现代商业的密码——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情绪价值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当贾国龙还在“辩解自证”时,鸡排哥已经让顾客用6元钱买到了“600元的情绪价值”。他那些信手拈来的网络梗语,对学生优先的坚持,甚至“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的幽默警示,都在构建一种全新的商业伦理。这印证了体验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消费者购买的已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鸡排哥的小摊就像一个现实版的社交游戏,每个顾客都是参与者,而不仅是消费者。
而贾国龙们的困境在于,他们仍试图维持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叙事,鸡排哥的成功恰恰在于彻底解构了这种权威。他用“主理人”自称,实则是对这个头衔最巧妙的消解——你我都知道这只是个游戏或者玩笑,但在这个语境里,我们都是平等的玩家。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曾指出,现代性正在经历“去传统化”过程。在商业领域,这意味着父权式领袖神话的瓦解。95后、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天生具备怀疑精神与平权意识。他们用“资本家”、“牛马打工人”等话语解构商业叙事,用“用脚投票”重塑消费权力格局。鸡排哥的松弛感正好契合了这种时代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在鸡排哥的摊位上,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食材、制作过程、定价逻辑,甚至经营理念都摊在台面上任人审视,这种极致的透明化运营,恰好构建了品牌最难建立的消费者信任。
至此,新一代成功主理人的素质模型已经清晰:首先是谦卑的姿态,能够打破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其次是透明的运营,构建信任经济的基础;再次是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让交易升华为互动;最重要的是平等的沟通,真正融入消费者的语境。
鸡排哥的胜利不是偶然,而是商业文明进化的必然。当大佬们还在纠结于怎样“教育”消费者时,草根出身的鸡排哥已经领悟到:这个时代的主理人,不该是站在神坛上的布道者,而应是融入人群的共情者。
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崇拜权威,而是创造共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贾国龙的“退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它折射出中国商业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从个人权威到组织能力,从神秘化到透明化,从单向宣贯到双向对话。那些仍沉溺于大佬叙事的企业家或许该意识到,真正的危机不在于业绩波动,而在于与时代精神的断裂。这是一个旧时代的谢幕!
而鸡排哥的“出圈”则预示着一个更平等、更透明、更有温度的商业新时代的开启。毕竟,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能够坦然说出“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的主理人,远比那些执着于说教的大佬更懂得商业的真谛。
延伸阅读
“鸡排哥”为何爆红?
近日,江西景德镇五中附近的一位鸡排摊主,凭借极具个性的售卖方式火爆全网。据报道,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作“鸡排哥”的摊主,已坚持卖炸鸡排9年,其风趣幽默的“脱口秀式”销售风格,不仅赢得了本地市民的喜爱,更吸引大批游客专程前来“打卡”。
当网红店还在玩“限量三小时”“打卡发圈免单”的饥饿营销时,“鸡排哥”的“反套路”显得格格不入。最初每人卖5份,顾客抱怨“吃不完”,他减到3份;仍有食客排两小时空手而归,再砍到2份,还做了带城市标语的排队卡。
“让大家不用白跑,比啥营销都强。”他的话朴素得像街坊聊天,却精准戳中当代人痛点:我们反感的不是排队,是“排了也白排”的算计;抵触的不是限量,是“为限量而限量”的虚伪。
更难得的是,他的真诚从不“挑场合”。收摊剩一块鸡排,没想着留给自己或明天卖,随手递给陌生人;“鸡排嫂”天热发矿泉水,单纯想让顾客解渴。当商业褪去包装,露出“把顾客当邻居”的本真,反而让人挪不开步。
“鸡排哥”的爆红,本质是“真诚者的胜利”。这些年,营销翻车太多了:奶茶店雇人排队被扒,餐厅标“妈妈的味道”却卫生不达标,网红品牌涨完价就割韭菜……“真诚”反倒成了稀缺品。
社会学有个“信任资本”——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黄金保值。“鸡排哥”9年没换摊、没涨虚价、没玩套路,他的信任是用每天炸200块鸡排、记100张顾客脸、回应每句“今天鸡排嫩不嫩”攒下的。正如网友调侃:“找个不套路的摊主,比找对象还难。”他的火,是大众对“靠谱”的集体投票。
有人问,“鸡排哥”算会营销吗?答案恰恰是“不算”——他太不懂营销了。不研究用户画像,不计算转化率,连朋友圈都少发,几乎唯一的“推广”是顾客自发拍的视频:“这大哥说话真有意思,鸡排也实在。”
这种“无心插柳”的传播,恰恰印证营销的最高境界:当产品足够真诚,服务足够走心,所有套路都多余。
城市烟火气里,藏着最朴素的商业智慧。景德镇把“鸡排哥”当文化符号,不是他的鸡排多特别,是他让每个路过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有人认真做小生意,有人真诚对待陌生人。这种温度,比景点打卡照更留人。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鸡排哥”摊位侧面的顾客长龙眼下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排队3个多小时才拿到鸡排,更有不少自媒体主播等跟风去现场蹭热度。随着国庆中秋双节来临,这种排长队的情形可能会更加严重。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顾客而言,如果队伍太长,也不妨“下次再来”,没必要把时间都浪费在等待上。
暮色中,“鸡排哥”擦净炸锅准备收摊。他或许没想过“爆红”为何发生,但我们知道——当商业回归“把人当人”的本质,当真诚取代套路成为底色,每一个认真把小生意做好,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顶流”。最硬核的营销,从来不是技巧堆砌的泡沫,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心。
推荐阅读
1、
2、
3、
【致谢致歉:各位作者,本公众号转载文章,只用于传递信息,无任何商业行为,所转文章均无原创标识,如所转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在这里首先向您表示歉意,你只要在公众号上留言,本号看到立删。养号不易,烦请高抬贵手不要投诉。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