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拔火罐致高位截瘫,连拔2天火罐,突然高位截瘫,这5个误区要警惕

男子拔火罐致高位截瘫

拔罐疗法是我国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使用不同罐具通过燃烧、抽吸或蒸汽形成负压,吸附于特定穴位或患处。这种疗法通过引起局部充血和瘀血,产生良性刺激,旨在调节内脏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预防和治疗疾病。拔罐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温经散寒、清热拔毒、祛腐生新及温阳益气等疗效。

目前,拔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适用于百余个病种,尤其是颈肩腰腿痛等“风湿痹痛”,以及感冒、咳嗽、发热、胃肠疾病等。

但谁能想到,看似平常的养生操作,竟可能暗藏致命风险——近日,一名男子在家连续拔罐2天后,竟因操作不当导致截瘫!

在家连拔2天火罐男子突然高位截瘫

据报道,陈先生长期受腰背疼痛困扰,他认为是体内湿气过重,便买了一套火罐在家自行操作。最近,他再次感觉不适,便让家人帮忙拔罐,连拔了

2天,每次都超过1个小时。

然而,拔罐结束后,陈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双下肢不能动了。家人见状赶忙把他送往医院。经检查,他被确诊为脊髓损伤,肚脐以下感觉和运动几乎全部丧失。

更关键的是,医生发现,他的脊髓受损区域和拔罐瘀斑位置完全吻合。

医生提醒,拔火罐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负压使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充血水肿。若在脊柱两侧拔罐且时间超过15分钟,过度负压会持续牵拉脊柱周围肌肉、筋膜,甚至间接挤压椎管空间,造成脊髓压迫损伤。

注意5个拔罐误区

别让养生变伤身!

❌ 误区一:拔罐能改善各种不舒服

北京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燕丽介绍,很多老人将拔罐视为万能保健手段,但在中医理论中,拔罐的适用范围其实很明确。

拔罐主要针对外感风寒、风湿等外感性疾病,可通过负压引邪外出;也适用于经络不通导致的肢体酸痛,帮助疏通经络、放松肌肉。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患者正气充足,体质虚弱、气血亏虚者不仅难以见效,还可能越拔越虚。

❌ 误区二: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石海卫提醒,并非所有部位都适合拔罐。拔罐时应注意避开皮肤破损、溃疡、水肿、过敏处,以及长有皮疹和肿瘤的部位;大血管分布处、心前区、乳头、骨骼凸凹不平处、毛发过多处也不适合拔罐。

❌ 误区三:人人都可以拔罐养生

拔火罐虽具有多种好处,但并不适宜所有人。由于拔罐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较为“开泻”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体质较为虚弱的患者,建议控制拔罐的频率和火罐的数量。同时,某些特定情况下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拔罐,如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异常者等,以及处于过度饥饿、饱食或醉酒的状态。

❌ 误区四:拔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王燕丽医生提醒,拔罐时,留罐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一般控制在8~10分钟,肌肉丰满部位最多不超过15分钟,时间过长易导致皮肤损伤、起水泡或血泡。

❌ 误区五:罐印越深代表“排毒”越好

拔罐治疗后,局部皮肤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在中医中被称为“罐印”。这些罐印的颜色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望诊”的一部分。通常,深紫或紫青色的罐印可能表示局部有血瘀或感受寒邪;而鲜红或暗红的罐印则多数情况下暗示体内存在热证或实证。如果罐印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提示身体基本正常。

另外,操作手法和拔罐位置不同,产生罐印颜色也存在差异。比如,留罐时间越长、负压越大,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越多,颜色越深;皮肤软薄或敏感的个人,罐印颜色易深;肌肉丰厚处(如背部)罐印颜色相对较浅,而肩颈等毛细血管密集处更易发紫。

来源 | 健康时报、经视直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辑 | 彭鹏

主编| 祝本奇

审核 |王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