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里希特-德国男画家

格哈德·里希特

《格哈德·里希特》,此词条收录于10/12,仅供参考

      里希特出生于1932年的东德德累斯顿的一个中产家庭。和其他同代人一样,他的亲人被卷入到纳粹运动中。里希特是一位变化多端的艺术家。他极力控制自己,拒绝照搬照套他人的风格,细致地选择每一个主题。里希特的口头禅是:“我无知,我无能,我一无所有。”事实上却截然相反,经常被人称为“变色蜥蜴”,因为他从来都和任何流派保持距离,拒绝被俘虏定位。他在科隆别墅区的大房子被邻居们称为碉堡:竟没有一扇窗户,这正是他的性格。他拒绝理想完美、真实主观、构造色彩关系等任何总结他表达模式的定义,认为风格是有粗暴含义的词,只有希特勒才有自己的风格。

      里希特在过去的40年内跳跃式地变换着绘画风格和题材。当上世纪60年代德国激烈争论重新扩军备战时,他画了美国飞机的“野马梯队”,他画了穿上德国国防军制服的“鲁迪大叔”,画了患有痴呆症的“玛丽安妮大娘”。当概念艺术和极简抽象艺术宣判绘画死刑时,他就转向抽象画。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疯狂派”盛行时,他画了静静燃烧的蜡烛。上世纪90年代,他展示给善良观众的是色彩鲜艳的风景画和他妻子圣母般怀抱婴儿莫里茨的肖像画。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风格等等,格哈德·里希特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时地将惊奇带给这个既丰富又单调的艺术世界。

      里希特的第一个沙龙展于1963年在Mobelhaus Berges、Dsseldorf举行。这是他的照片绘画风格的第一次演出。里希特模糊画面,通过技术使传统艺术现代化,并且把照片作为他的绘画素材的来源。这些基于照片的模糊绘画贴近真实,同时又保持距离,因为观众不可能精确地捕捉影像,这近似于回忆一个记忆中的人物的特征。只有轮廓能够被回忆起来,其他内容则被模糊了。通过他的照片绘画,里希特颠覆了艺术和日常生活间的层次和距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