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为什么只能在河南搞成,胖东来:为什么不走出河南?

这是【】系列的第1篇文章。

如果你觉得内容有价值,欢迎点赞、转发、收藏。热度越高,我们就越有动力持续深挖这家企业的更多细节。

原创不易·不支持转载

胖东来为什么只能在河南搞成

“如果你在河南,去胖东来了吗?”

这句话,这几年变成了外地朋友到郑州的标配问候。胖东来像个传说,不少人专程从别的省来排队买菜、买酒、买纸巾。它却只开在河南。

很多人想问,明明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全国开店?

这篇文章聊聊这个问题。看懂胖东来,其实也能看懂很多企业要不要扩张、怎么扩张的底层逻辑。

留在河南,更值钱

胖东来为什么留在河南?第一重答案是资源集中更划算。

这套逻辑可以参考“省区化战略”模型:一个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先把一个区域做深做透,比全国撒网更容易建立优势。

胖东来为什么只能在河南搞成

胖东来在许昌一个城市,就做到了年纳税6亿元,门店带动当地就业过万。供应链就在周边,猪肉、蔬菜、鸡蛋全是本地基地直供,成本低,损耗也低。

它不需要走出去打仗,而是靠深耕河南,反而吸引全国人跑来。这就是“区域聚焦”带来的品牌稀缺性红利。开得少,反而更值钱。

高福利,有边界

胖东来的员工待遇有多高?2024年数据显示,平均月薪9000元,还能拿30天带薪年假、委屈奖、幸福积分奖……

很多企业学不来。别说全国复制,就连走到郑州,工资得再涨一截,门店房租也涨,供应链要重建,服务标准很难跟得上。

从管理上看,这也触碰到一个点——“管理半径”。

胖东来为什么只能在河南搞成

创始人于东来每周三次巡店,全靠线下眼睛盯,今天13家店已经到上限。如果再扩,没法“亲自守”。

一个区域深,一个团队稳,再配一套供应链,这就是胖东来的组织半径。

当服务靠文化驱动、运营靠人盯人,那这条路就有边界,不适合规模爆炸。

外面的路,没想象中好走

胖东来走出去,立马就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市场不一样,打法也得变。

比如在一线城市,同样一瓶水、一盒蛋糕,用户更关心的是效率、便宜,服务好不好、员工开不开心没那么重要。

再比如,胖东来的DL品牌虽然有自己特色,但对外地用户来说,这些品牌的认知度还不够,打不过盒马山姆这样的头部玩家。

这就涉及“波特聚焦战略”:选一个细分区域或群体深耕,通过差异化打出护城河。胖东来的选择是——聚焦河南,把服务做到极致,而不是把门店开到全国。

对它来说,这种差异化,只有在熟悉的市场才成立。

不扩张≠不增长

虽然胖东来不开新店,但它的“势能”一直在涨。

2024年起,它开始做新的尝试:

帮永辉改门店,把服务流程输出去;

把自己的DL商品上线卖,酒、纸巾、咖啡都有粉丝;

做企业研学、行业游学,变成“零售界的清华”。

这是一种“轻资产复制”。不靠开新店,也能让模式、文化、品牌输出全国,既守住质量,又扩大影响力。

胖东来为什么只能在河南搞成

这种打法,也呼应了“资源配置模型”里的思路:把资源投到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机械地去复制门店。

留在原地,也是战略选择

很多人以为不扩张是没能力,其实是看清了边界。

像胖东来这种模式,放在VRIO模型里,是非常稀缺的文化资源,但一旦脱离本地,就难以复制。

它的选择是——深耕、稳住、不乱动。品牌像一棵树,扎根越深,树冠才撑得开。

这是一种“反扩张智慧”。

对很多企业来说,规模带来的可能是负担,扩张失控后质量下滑、团队散掉、成本翻倍,得不偿失。

而胖东来的选择,是用区域垄断赚稳定的钱,再用品牌势能扩大价值边界。

“写在最后

很多老板问:我现在是不是该往外扩?

这个问题没标准答案。但胖东来提供了一个视角:

不是每家企业都要做全国性品牌,也不是每种增长都靠开新店撑起来。

你要问的是:你的资源够用吗?你的团队能撑住吗?你的客户真需要你走出去吗?

如果答案模糊,那留在原地,或许更有力量。

胖东来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留”的思路。

作者介绍|何研

8年企培经验,持有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人力资源管理证。分享中国式处世成事|商业资本,助力个人从打工思维向平台思维转变;助力企业主用生态思维搭建企业护城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