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连接,在这场自发组成的欢送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9月3日下午,北京阅兵仪式刚结束,受阅官兵和装备并未立即散去。他们以阅兵场上的同样标准开始退场,队伍严整,步伐铿锵,歌声响亮,仿佛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在长安街上。
市民们早已自发聚集在街道两侧,手持国旗,形成一条长达3.2公里的“红色通道”。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活泼可爱的孩童,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在等待子弟兵的到来。
当受阅队伍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解放军叔叔辛苦了!”“向人民子弟兵致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街头巷尾。
受阅官兵们也以各种方式回应群众的热情。车上的战士们纷纷探出身子,向群众行军礼或比心手势;步兵方阵的士兵们则齐声高唱《强军战歌》,嘹亮的歌声穿透街巷。
从高空俯拍,受阅方阵宛如一条条钢铁巨龙蜿蜒前行。整齐的队列似用直尺丈量过一般,横看竖看都成一条笔直的线。
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组成的方阵,气势磅礴,滚滚向前。22式主战坦克率先启动,履带碾过地面的轰鸣声与群众欢呼声交织成激昂的交响。
空中突击梯队直-20直升机低空盘旋,螺旋桨卷起的气流吹动孩子们手中的国旗。战略打击模块东风-41导弹发射车缓缓驶过,车体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场欢送活动中,00后观众占比超过40%,他们用直播、短视频等新方式记录欢送场景,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阅读量突破50亿次。
夕阳西下,最后一辆装备车消失在东二环尽头,长安街的欢呼声仍在回荡。这场没有彩排的“全民欢送”,映照出中国军队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它不仅是阅兵仪式的尾声,更是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心灵共鸣的生动写照。从抗战时期的土枪土炮到今天新型作战力量加快发展、“杀手锏”重器成规模列装,人民军队胜战慑战底气更足。
但不变的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初心,和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这场自发而成的欢送活动,是对受阅官兵辛勤付出的最高赞誉,也是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