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蛉-全身呈纯...的昆虫

黄蛉

《黄蛉》,此词条收录于10/11,仅供参考

      黄蛉又名大黄蛉、黄针蟋蟀、黄蛉蟋、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纯...,仅颈部有一段颜色较浅,故黄蛉被称作“黄蛉”。

      黄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安徽屯溪、黄山一带,在野外常喜欢栖息于高大的白茅草丛中以及山坡、近水草地和灌木丛中。黄蛉的鸣叫积极性很高,白天黑夜都鸣叫,傍晚、清晨鸣叫更欢、更响亮、节奏较急而快,声如“铃—铃—铃—”,比金蛉子还清脆响亮,因其形象佳,鸣声美,玩赏时间长,在“上海市第一次鸣虫展览会”上曾有“鸣虫之王”的称誉。在鸣虫中,黄蛉身体较小,体长只有8毫米左右,除腿脚以外,全身金...;黄蛉的头小,眼睛圆而突出,触角很长,前脚的小腿有薄膜状的小耳朵,可以用来接收雄性发出的声音,雄性黄蛉翅膀透明,发音区域较大;雌性黄蛉翅膀较硬,没有发音区域,产卵管较短而略向上弯。黄蛉比较怕冷,在饲养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饲养环境的温度变化,其最适宜生长、鸣叫的温度范围是23~26度,当温度低于20度以下时应想办法采取保暖措施,黄蛉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以卵在土中越冬,黄蛉1年可以繁殖2代,第1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出现;第2代则于10月上旬起可以看到成虫的踪迹,第2代黄蛉其成虫数量要比第1代多。

      黄蛉的主食一般为粥米、苹果、犁、南瓜等;饲养的盒子,必须干净,不然会降低黄蛉的寿命,食物要新鲜,平时不要有剧烈的晃动,早秋时,避免日照,冬季,可以适当日照,时间不要太长,时间一长,饲养和会升温过高,导致黄蛉脱水而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