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此词条收录于10/10,仅供参考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启动,又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为了对月球进行深入探测而开展的一项国家级重大科技工程。旨在通过对月球进行深入探测,实现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巡视、采样返回以及建立月球基地等任务。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中国的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首次实现绕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获得120m分辨率的三维立体全月图。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中国第二颗人造月球卫星。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并且完成了在月球表面放置中国的第一个“月球车”——“玉兔号”的任务。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 探测器顺利升空,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人类航天器。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顺利升空,这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2017年1月9日,嫦娥三号工程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12月5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在第三届国际月球村研讨会中获得优秀探月任务奖。2022年12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的“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