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在本土试射“远程导弹”,日本首次在本土试射“远程导弹”,一旦开战,对中国..

6月24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北海道静内对空射击场试射了一枚88式岸基反舰导弹,射程约100公里。这是日本首次在本土实施射程超百公里的导弹试验,此前类似训练均依赖澳大利亚或夏威夷的海外靶场。

尽管日本宣称此举是为“强化自主防务能力”,但结合其近年加速部署千公里级导弹、采购美制“战斧”等动作,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日本首次在本土试射“远程导弹”

日本导弹野心:从“专守防卫”到“先发制人”的蜕变

本土试射的象征性突破

此次试射的88式导弹虽仅100公里射程,却标志着日本彻底撕下“海外依赖”伪装。过去因顾忌中俄反应,日本只能在美澳靶场测试远程武器;

如今直接在北海道开火,甚至计划2026年在南鸟岛启用专用远程导弹靶场。这种“本土化”操作,实则是为后续测试射程更远的进攻性武器铺路。

千公里导弹剑指中国核心区

日本早已不满足于百公里级武器:

12式导弹升级版:射程从200公里暴增至1000公里,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陆基型2025年底部署九州,海基、空基型同步研发;

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射程1500公里,若部署冲绳,可打击中国内陆城市;

高速滑翔弹(HVGP):5马赫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将达3000公里,专为“穿透防空网”设计。

这些武器名义叫“反舰导弹”,实则均具备对陆精确打击能力,彻底违背“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首次在本土试射“远程导弹”

威胁中国?日本的“致命短板”暴露无遗

尽管日本摆出“导弹威慑”架势,但其作战体系存在两大硬伤:

情报侦察能力瘫痪

日本80%军事情报依赖美军提供,连新建导弹仓库都需接入美军指挥系统。这意味着日本看似拥有“矛”,但“眼睛”和“大脑”仍握在美国手中。一旦脱离美军支持,其远程打击效能将大幅缩水。

本土防御漏洞成自杀陷阱

日本在九州部署导弹,无异于将自家火药桶堆到中国炮口下:

亚音速导弹飞行时间过长:从九州发射导弹飞抵上海需40分钟,而中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5分钟内即可覆盖日本全境;

固定发射阵地生存率低:日本计划在西南诸岛新建8座弹药库,但这类固定目标在战时极易被中国卫星定位,遭首轮火力摧毁。

西方军事论坛甚至嘲讽此为“自杀式部署”。

日本首次在本土试射“远程导弹”

中国反制:让日本导弹“有来无回”

面对日本挑衅,中国已构建多重防御与反击体系:

区域拒止能力碾压

反导拦截网:沿海部署红旗-9B等远程防空系统,结合预警机、舰载“神盾”系统,可对亚音速巡航导弹实施多层次拦截;

海上封锁优势:战时中国海军可在东海密集部署驱护舰编队,配合无人机群监控,大幅压缩日本导弹发射窗口。

压倒性反击火力

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库,东风-16、东风-17、东风-21D等型号可对日本导弹基地实施“饱和打击”。兰德智库评估指出:若日本胆敢发动导弹攻击,中国反击火力足以“将日本军事设施来回摧毁数遍”。

历史警示:日本正重蹈军国主义覆辙

日本近年军事扩张路径与1930年代惊人相似:

突破宪法枷锁:将防卫费提升至GDP 2%(超北约标准),公然写入“先发制人打击能力”;

绑架民意转嫁矛盾:63%民众反对增税扩军,政府仍强推43万亿日元防卫预算,挤占民生支出;

配合美国围堵中国:以“台海有事”为借口部署导弹,试图复制二战“以军事换资源”策略。

日本首次在本土试射“远程导弹”

玩火者必自焚,日本本土试射导弹,本质是企图用“伊朗式导弹战术”威慑中国。殊不知,中国不是以色列,东海也不是中东!中国反导体系的反卫星侦察、区域拒止、高超音速打击能力,早已形成对日的“单向透明”优势。

今日日本,如同举着竹矛挑战铁甲洪流的赌徒。若一意孤行突破红线,等待它的绝非“东亚霸权”,而是《开罗宣言》历史铁律的再度降临:玩火者终将焚尽于自作孽的烈焰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