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16岁少年在四姑娘山坠亡,人生第一座雪山有腿就行??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6 月 30 日,多位网友在社媒发布消息称四姑娘山二峰发生登山事故,一男子在攀登过程中滑坠,“同行者的航拍机只在雪和石上面找到一滩血”。

四姑娘山管理局接报后展开救援搜索,12 时 40 分,第一批救援队在海子沟小沟崖壁上搜寻到失联人员,经医护人员现场诊断,该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对于该男子滑坠原因,有网友称自己是目击者,称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天气原因,山上雪特别硬所以特别滑,然后由于雪比较厚没过了悬崖旁边的栏杆,以至于滑下去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而且他的向导在下山的时候没有给他绑安全绳。”

7 月 2 日下午,南都记者致电涉事向导所属的户外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涉事向导张某具备齐全资质且经过培训。”针对网络上“未绑安全绳”的质疑,工作人员称,据张某解释,该游客下山时疑似出现高原反应,张某想拿抗高反饮品给他喝。““张某便暂时解开安全绳取物,那里并非休息区,周某某想起身走路,结果因为体力不支滑倒。”

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四姑娘山管理局已成立专项事故善后小组,负责事件调查、家属联络及保险理赔等工作。据当地领队分享,目前四姑娘山景区还在正常运营中,仍然可以办理游览、登山等手续。

网络流传的疑似事发时的影片

来四川,或者说玩户外,很难错过四姑娘山景区,而这并非四姑娘山景区第一次出现攀登事故,2023 年 4 月 5 日,一人在攀登四姑娘山二峰一线天景点下撤过程中发生滑坠掉下悬崖,搜救取证后宣布死亡。

四姑娘山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原日隆镇,2013 年更名为四姑娘山镇),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辖五个行政村,居住着藏、羌、回、汉多个民族,区域内大部分为高山、森林、草场和荒山。1982 年国务院指定四姑娘山为全球十大高级攀岩运动场馆之一后,山地户外运动不断发展,当地经济方式发生了改变,目前四姑娘山镇已成为集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四川省重点旅游集镇。

而当地的四朵金花:幺妹儿是登山者的荣光,三峰是攀登者的技能升级,大、二峰则被宣传为“国内最容易的五千米级入门雪山”、“新人的第一座五千米级雪山”。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摄影:梁爽

关于大、二峰的“人生第一座雪山”宣传,其实“是也不是”。

同其他山区相比,四姑娘山景区良好的接近性、便捷的交通工具,将助力景区进一步扩大影响辐射范围。而相比于其他雪山,大、二峰良好的接近性、紧凑的行程,又是一座无技术门槛的徒步型雪山,让他们成为假期不足却又想去体验登山的户外爱好者的首选山峰。

但是,二峰真的是一座如今社媒宣传中的“有腿就能行”的入门级雪山吗?恐怕并不是。五年前,作为我的人生第一座雪山,二峰就已给我留下了行程过于紧凑导致高反,以及坡度陡峭需格外谨慎关注天气变化的印象,也正是因为这次攀登,让我觉得二峰其实是个被大家“误会”了的目的地。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摄影:梁爽

四姑娘山二峰攀登,从景区大门到大本营 16 公里,大本营到山顶 7 公里,全程往返约 30 公里。景区那段比较好走,路线清晰,小路弯弯一路上山,但是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岔路口:

1)打尖包:这里有补给点,可以吃泡面打热水,需要上行而不是接着朝前走

2)鸡卡坪:这里是大峰大本营和二峰大本营的岔路口

大本营到山顶往返约 14 公里,五一期间基本到了海拔 4400 米就要换上冰爪开始踩雪了,一路爬坡,一不留神就半拉腿陷进雪里,脑补出《一帘幽梦》里的紫菱摸着床,大喊“我的腿呢我的腿呢”的浮夸表演。而夏季积雪少的时候,冲顶过程中的破碎石板也容易断裂滚落,造成砸伤甚至滑坠。

一线天和最后登顶这两段路都是陡且窄,登顶路段更是悬崖陡坡,更别致的是它不是一段陡坡刚上去,就可以喘口气了,而是拐着弯儿的在一个陡坡后面藏着另一个更陡的坡,简直是复制粘贴的刻薄,需要十分注意。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摄影:梁爽

先不说登山向导错综复杂的操作模式和专业性,单就四姑娘山二峰本身来说,即使开发成熟至今日,依然存在着无可消解的安全隐患——气候变化、高原缺氧、地形地貌,再与来者的身体素质、户外经验、体能状态、安全意识等自身因素互相影响,造成滑坠、失温、迷路、高反等等状况。

而攀登雪山最危险的可能并非冲顶,而是下撤,透支了的体能,没完没了的陡坡下降,不但是对意志力的考验,更是事故频发的危险时刻。登山最重要的或许不是登顶,对于此次遇难的 16 岁少年来说更是如此,最重要的是顺利下撤,安全回家。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摄影:梁爽

此前我们说了很多次四姑娘山登山行程因为市场卷价格,造成行程不合理压缩,缺乏科学的海拔适应周期,对登山爱好者来说极易发生高反不适症状,具体可以点击查看旧文(《》)

户外的常见风险远不止高反,毕竟高原不适症状也可以通过药物或更科学的海拔适应来缓解,滑坠可能是更加需要关注的重要风险之一,轻则受伤,重则致命。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摄影:梁爽

2023 年 9 月,珠峰东坡卓湘兰花谷附近半山腰发现一具遗体,该位置下坡路段陡滑,疑为滑坠遇难;

2024 年 2 月,两名女子攀登秦岭东梁失联,其中一人在前方探路时不慎摔到悬崖底部遇难

······

户外路况原始,天气变化造成视线受阻;积雪、落叶等造成地面湿滑、路况不明;徒步者自身体力透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好好走着路,因为避让马匹、牦牛差点被撞落悬崖···种种原因造成的摔落,都可能造成户外事故。

此次四姑娘山二峰滑坠事故,有网友提到原因时表示“周某某想起身走路,结果因为体力不支滑倒。”需要警惕的是,在高海拔地区徒步攀登可能比平原更加困难,比如高原反应会导致人思维麻木,动作迟缓;天气寒冷会导致失温冻伤等,而很多滑坠都发生在下撤途中,此时攀登者已经将力气都用在了登顶上,体力透支易造成重心不稳,失足滑坠。

而没有紧急处理滑坠的经验,缺乏下滑制动的保护技术,一旦发生滑坠就只能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但说实话,真的发生时,有多少人有能力快速且有效的做出自救措施呢?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二峰攀登过程中,竖着的棍子是栏杆 摄影:194

我们总提户外事故,并非是为了妖魔化户外并劝退户外爱好者,而是希望能够让事故警钟敲醒沉浸在户外的肆意自由滤镜或幻想中的人,正视户外风险存在才能发现自身的短板与不足,以更加谨慎的态度面对山野,就好比已经发现冲顶过程中自己在透支体能,那是否应当立即做出下撤的决定,而非认为登山就是这么辛苦、就是要竭尽全力并因此失去了安全下山的体能储备?

商业化在发展,但山峰的风险并不会消失,商业向导可以提供行程期间的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但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安全和对用户生命安全的绝对保障,毕竟,自己才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快乐长久,请大家正视户外风险,照顾好自己,快乐出行,安全回家。

16岁小伙登四姑娘山滑坠遇难

摄影:梁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