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少女”发声硬怼以色列有何影响,环保少女,一战成圣

格蕾塔.通贝里,那位曾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怒视全球政要的“环保少女”,又一次登上国际媒体头条。

“环保少女”发声硬怼以色列有何影响

毫无意外,这次还是因为加沙。

其实早在第一次行动前,就有人说她作秀,蹭流量,因为这事听起来,总觉得像在搞赛道转型。

环保这碗饭在欧洲不吃香了,所以前“圣女”才转移到一个风险更高,也更硬核的新赛道。

不过大家都觉得环保少女敢说不敢做,顶多是驾驶船只,随便找个海域绕一圈,就说自己“到过现场”了,毕竟对着一群政客喊“你们怎么敢”,和在海上直面以军舰艇,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游戏。

结果她真去了,还不止一次。

这支名为“全球坚韧”的船队,规模比上次更庞大,450多名船员,来自40多个国家,超过40艘民用船只,搭载大批食品、药品,目标冲破以色列的封锁,到达加沙。

此行九死一生,有人已提前写好了遗书。

不出所料,在距离加沙海岸70海里的国际水域,“义军”还是被以军截停了。

截停手段堪称标准流程:先干扰船队通信系统,让直播信号中断,然后趁着夜色,用高压水炮和无人机登船拦截,悉数逮捕船上所有成员。

众多成员里面,就属环保少女受到的“特殊关照”最多,据多个国际媒体报道,她在牢房里遭到以军残酷虐待。

一位土耳其船员说,以军士兵当他们的面拽着格蕾塔的头发,殴打她,强迫其亲吻以色列国旗,还把国旗披在她身上,像战利品一样展示。

另外根据瑞典官员探视后泄露的信件,格蕾塔被关在布满臭虫的牢房里,食物和饮用水严重不足,导致脱水并浑身出疹。当船员们要求看医生时,得到的回答是“那是给人类看的”。

与其说以色列在执法,不如说是精心报复。

10月6日,在国际舆论压力下,格蕾塔和其他170名活动人士被驱逐出境。

抵达希腊雅典机场后,格蕾塔对自身遭遇一笔带过,她说:“我当然可以长时间谈论被囚禁期间遭受的虐待和不公待遇,但那不是事情的重点。”

她认为目前的重点,是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以色列持续扩大种族灭绝和大规模破坏行为”。

看得出来,环保少女的演讲技能得到了史诗级进化。

一个普通活动家会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苦难上,以博取同情,但格蕾塔知道,一旦故事变成“可怜的格蕾塔”,她就输了。

这样一来,她就从挑战强权的战士,降格成需要救援的弱者,公众注意力会从加沙苦难转移到其个人安危上。

而这恰恰是以色列希望看到的。

她接着用一句略带挑衅的话,回应外界对她“作秀”的指责。

“你们指责我作秀,那么本来有能力,有责任为巴勒斯坦难民做些什么的人,怎么不抓住这个机会来作秀呢?”

不管真实目的是什么,格蕾塔此次行动,加上一番高情商演讲,足以改变大部分人对她的观感。

要知道,在中国百姓眼里,这位曾经是与“蠢”和“天真”划上等号的,西方一直叫嚣的“环保”,不过是它们用来打压发展中国家的棋子,而格蕾塔本人就是被推到台前的吉祥物。

现在“环保少女”再度归来,在中国的口碑有了个180度大翻转。

原因很简单,人们之前反感格蕾塔,是因为她只会慷他人之慨,对中国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努力视而不见,鼓吹不切实际的“去工业化”论调。

中国人最看不起这种婊里婊气的行为。

但这次,环保少女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假圣母,有事她真敢上,都冒着生命危险冲到一线去了。这种行为需要付出极高代价,证明了其信念的真实性,因为没有人会拿生命来作秀。

无论人们之前对她有多少偏见,都必须承认一点,这种知行合一不是谁都可以的。某程度上,格蕾塔有点肉身成圣的意思,要是搁中世纪欧洲,她就是圣女贞德般的存在了。

有人觉得环保少女不过是仗着自身名气大,知道以色列不敢动她,所以无所畏惧,行投机之事。

说明以色列的龌龊,还是超出了大家的理解范围,要知道有些东西的道德上限,不一定有正常人底线高。

“环保少女”发声硬怼以色列有何影响

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开炮、无差别屠杀外媒记者、空袭平民撤离车队、把巴勒斯坦儿童当做射击靶和人肉盾牌,为什么以色列严格限制媒体,和国际人道组织前往加沙,就是不想让外界知道那里的残酷真相。

普京多年前曾评价环保少女,说她是“善良,但容易被成人利用的无知少女”。

不得不说,大帝看人很准,如今格雷塔或许依然不够聪明,但她总算成熟了,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甚至连面相和气质都顺眼了许多。

格蕾塔这趟死亡之旅,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西方各国的尴尬与虚伪。

首当其冲的是以色列,他们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境。环保少女是自带“逆天流量”的国际名人,轻易打不得,杀不得,就是关也关不久。

杀了她,舆论会彻底引爆,以色列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灾难;放了她吧,她下次还会再来,并把选择题重新甩你面前。

对环保少女来说,游戏规则很简单,只要往加沙走就好,可以色列要考虑的就多了。

思来想去,最终他们选择了第三条路:抓住她虐待一番,再放掉。

这是最愚蠢的做法,一通操作下来,除了满足羞辱名人的变态需求外,一无所获,既没有彻底终止格蕾塔的行动,还给她送去完美的道德制高点,更坐实了自己虐待和平人士的口实。

简直是一场公关自杀的典范。

老实说,以色列压根没意识到环保少女的重要性。

其实非要遣返的话,最好是把她遣返到老家瑞典,因为瑞典政府比较好拿捏,打声招呼,把她软禁在瑞典,那就没事了。

遣返到希腊是什么操作?让格蕾塔顺利开启欧洲巡回演说后,以色列的麻烦更大了。

这步棋的愚蠢程度,不亚于直接把火种扔进干草堆,就连全世界的“以粉”都不知道该怎么帮以色列洗地了。

同样尴尬的还有欧洲各国,说好的“军舰护送”,听着豪情冲天,结果以色列稍加恐吓,瞬间土崩瓦解。

意大利军舰是第一个逃跑的,连像样点的理由都懒得找,稳定发挥了属于是;紧接着,西班牙“愤怒号”护卫舰,“愤怒”后退了10海里;随后土耳其无人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援助船队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军事保护”人间蒸发,独余他们困在原地,手无缚鸡之力还要勇刚恶龙。

有点理解不了欧洲人的脑回路,他们是不是不知道“护航”是什么意思,遇见以色列军队,不是一早预料到的吗?既然不敢得罪以色列,当初索性别派军舰护航。

非要去演一出英雄救美,结果演成国际笑话。

可见世界真是个草台班子。

意大利这头刚撤退,那头国内舆论就炸了,全国性罢工和示威轮番上演,抗议军队懦弱和政府背信弃义。

现在欧洲各国对以色列,其实是敢怒不敢言,在联合国大会上投个票,承认巴勒斯坦可以,但要提供实际的支援以及保护,那是万万不敢的。

所以,尽管BBC、法新社等媒体高度关注此事,可各国首脑却集体“失声”,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这说明所谓的国际支持,不过是安全线以外的场面话罢了。

同时也印证了格蕾塔在雅典的发言,“坚韧船队的援助任务本不应该存在,但西方国家纵容以色列的种族灭绝,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这项任务,这是一种耻辱”。

话抽在欧洲政客脸上,格外地疼。

更糟糕一点,格蕾塔存在感越强,欧盟就越难受,毕竟当初他们亲手把环保少女从神坛推下了深渊。

当格蕾塔是环保少女时,她是西方的宠儿,是政治正确化身,可随着俄乌战争爆发,欧洲能源告急,急需重启燃煤发电度过危机时,环保议题就成了烫手山芋。

为了给自己的双标行为找补,欧洲媒体迅速调转枪口,把刚捧上神坛的圣女打成“通俄反贼”,说她忽悠了整个欧洲。

这下好了,被打入冷宫的弃子没有自暴自弃,经过龙场悟道后,又以全新姿态杀了回来,不仅脱离了西方的掌控,还进化成愤怒自走棋,专挑欧洲人痛点来拱。

例如带着救援船队,杀向欧洲最头疼的加沙。

“环保少女”发声硬怼以色列有何影响

至于那些人权组织,平时无风都能掀起三尺浪,现在面对证据确凿的侵犯人权事件,集体变成哑巴,屁都不敢放一个,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阿拉伯组织,仗义提出了谴责。

说明他们的“人权”是有政治前提的,来自西方的枪口,只能对准西方的“敌人”。

有一个人应该挺恼火的,没错,就是特朗普。

面对镜头,他公开指责格蕾塔是“惹事精”“应该去看医生”“有愤怒管理问题”。

为什么这么愤怒?

一个是格蕾塔的行动,打乱了他对巴以问题的盘算。

在船队被拦截的几天前,特朗普正极力推动“20点和平计划”,试图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斡旋,好捞取政治资本。

内塔尼亚胡向来对谈判不情不愿,美媒曾报道大统领在与内塔通话时气得直爆粗口,好说歹说总算勉强维持局面。

只是经格蕾塔这么一闹,全球目光都吸引到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上了,导致以色列形象进一步恶化,无疑给本就脆弱的谈判,增加更多的变数。

加上两人恩怨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格蕾塔当选《时代》年度人物时,懂王就公开嘲讽过她。

刚好,新仇旧恨一起算。

另外,懂王对和平奖的执念路人皆知,促成巴以和平就是他拿下诺奖的临门一脚。

为了拉票,连威胁手段都用上了,说要是他得不了诺奖,就是对美国的侮辱..

结果半路杀出个环保少女,凭借舍生取义的义举,从有争议的环保偶像,一跃成为人道主义精神象征,虽然没赶上诺奖报名截止日期,可对特朗普还是有影响的,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行情被搞崩溃了。

眼看颁奖日越来越近,万一就差那么一点,与奖牌擦肩而过,不敢想特朗普心态得有多爆炸。

——END——

往期文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