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了就没下次了,哪这么多下一次?” 近日张继科在直播中这句掷地有声的言论,瞬间戳破了大众对 “竞技体育 享受比赛” 的浪漫想象。
张继科在直播中表示:我们不能输,不是输了这一次下一次告诉你没事下次再来,就是不能输,什么公开赛这比赛那比赛就是不能输,我们有时候偶尔也输,但是——是偶尔,不可能经常输,输了就没下次了,哪这么多下一次下一次,而且我们那时候参加比赛6个人,哪像现在这么多人,好像能有十几个人吧?那时候哪有这么多机会。。。。听着张继科的表述,回想在国乒仅 6 个参赛名额的资源稀缺性面前,那时候真的是每一场比赛都是 “抢班夺权” 的生死战。
张继科的言论实际撕开了顶级运动员争夺冠军光环下的生存真相和绝对的不容易——在资源高度集中的顶级赛场,“下一次”是奢侈品,“不能输”是生存铁律。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鲜活一幕,也是对竞技体育丛林法则的清醒注解,揭示了顶级运动员面临的机会稀缺性机会与“生存高压” 。
实际一般乒乓球运动员黄金期多在20-28岁,国外的运动员能坚持到三十多岁,有的甚至40岁还能打,那是因为其国内新人太少顶不上来,国兵可不是,国内的新人迭代速度极快,每年都有青少年选手冒头,这就给当打球员的容错率相对非常低,这才导致张继科当时同样面临“机会非常少” ,实际当年从两王一马开始,当时的国乒队内都是奥运冠军水平,竞争相当残酷。也恰恰是在如此环境中,在“比赛输了就没下次了”的高压下,张继科在445天中爆发了惊人的能量,最终创下最快大满贯。
从一方面来看,“2008年进不了主力层,将在国乒被淘汰”这种高压也促成了更好的张继科出现,是他 445 天速成大满贯的火箭燃料 —— 腰缠绷带仍血性嘶吼,训练时 “眼神能杀人”,甚至在奥运赛场被刘国梁唤醒后上演 “七连扣逆转” 的传奇。日媒冠以的 “帝国の猛虎” 称号,正是对这份极致逼迫的最好佐证。
所以,我们应该给予运动员以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因为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可能常人无法理解。冠军和领奖台下,是无数的“失败者” ,甚至失败后有的人终生再也没有能在体育竞技上的 “下次机会”。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竞技体育的舞台魅力,因为那里从来都不是给浪费机会人的福利,而是给能把握机会人的奖赏,但那次机会是需要你在平日里艰苦训练磨砺出来,生活有时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