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整两年。当天,加沙地带卫生部门首次发布不...别和年龄段死亡总人数信息:两年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6717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20179名儿童、10427名妇女、4813名老年人。
当地时间9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称,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就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计划举行谈判后,哈马斯与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已达成一致。以色列媒体援引美方官员的话报道称,“加沙战争已经结束”。
这一次,和平能否真正降临加沙?
当地时间10月3日,加沙城上空升起一股浓烟。图源:视觉中国
战火未息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加沙地带据估计有230万人口。这意味着,两年来,加沙地带每30多人中,就有一人因以色列军事行动丧生,即战前加沙人口的大约3%已死亡。
“我最大的感受是‘煎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廖百智表示,本轮巴以冲突持续的时间之长、外溢范围之广、造成伤亡之重远超想象。作为冲突的核心区域,加沙地带基本上已被夷为平地,更悲惨的当属加沙民众。
“以色列以反恐的名义对加沙民众实行‘集体惩罚’,甚至阻止国际社会的救援,造成当地人道主义灾难愈发严重。”廖百智说。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曾于1999年至2002年在加沙地带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并对加沙局势有着长期观察。
马晓霖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自他离开加沙地带后,多次尝试重返当地,均未成功。尤其在2005年后,以色列加强对加沙的封锁,除了以色列在册或特许的记者,其他媒体人员及专家学者一律不准入内。而彼时,加沙人民就生活在以色列的“集体惩罚”中,包括被不定时地断水断电。
马晓霖回忆,在加沙工作期间,他曾在拉法地区取景拍摄,如今很多建筑和景物已经完全遭到破坏。“现在的加沙可以说是‘人间地狱’,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加沙了。”马晓霖注意到,以色列军队近期炸毁的一座靠近地中海的大楼,就是他当时宿舍所在的大楼。
“离开加沙已经有23年了,很遗憾始终没能再回去看看。我可以想象,当年采访过的很多小孩如果活着的话,已经嫁人或娶妻生子了。但是,很多人可能现在都不在了。”马晓霖说。
1999年-2002年期间马晓霖在加沙地带拍摄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谈判有戏
10月6日起,哈马斯和以色列就美国所提加沙地带停火和战后安排“20点计划”开始间接谈判。最新消息显示,哈马斯已经同意加沙停火协议,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9日将在埃及签署加沙停火协议。
消息称,协议包括立即开放加沙地带5个过境点,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调整以军加沙撤军路线图,在第一阶段释放20名活着的以方被扣押人员。协议由美国、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担保,“只要双方遵守协议,袭击就不会再次发生”。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称,将召集内阁批准停火协议。以色列第12频道援引美方官员的话报道称,“加沙战争已经结束”。
两年来,和平似乎从未如此近地靠近加沙。
廖百智认为,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显然偏袒以色列一方,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以色列提出的要求。但从加沙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角度看,这一方案是有积极意义的,毕竟,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停火止战,避免造成加沙民众更大的伤亡。
美国布朗大学“战争成本核算”项目7日公布报告显示,新一轮巴以冲突发生两年来,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军事援助达217亿美元。报告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以色列将无法维持其对哈马斯的打击。
而特朗普在此时抛出“20点计划”也不难理解。廖百智指出,一是因为特朗普对以色列的耐心耗尽,甚至感到遭到了以色列的操控;二是来自美国国内保守派的压力不断增大,一些政客甚至指责以色列已成了美国的包袱;三是特朗普个人渴望建功立业,他对诺贝尔和平奖有着强烈追求。此外,以色列近日为打击哈马斯领导人袭击美国盟友卡塔尔的首都,这让特朗普非常不满。
特朗普 资料图
那么,这一次和平的曙光能真正照亮加沙吗?马晓霖认为,可能性是存在的。从哈马斯一方来看,它在政治和外交上其实已经胜利了——巴勒斯坦从未像现在这样处于世界舆论的中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越来越多,而此次谈判中涉及的交换待释放人员等条件对哈马斯来说是划算的。
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它应当意识到自身现在处于空前孤立的状态,甚至国际刑事法院已对内塔尼亚胡和以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以色列从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发达国家,正在走向一个外资出逃、人员外流、战火四伏,对外行动被军事驱动的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各方面都不是赢家。
马晓霖同时指出,想要真正实现持久和平,还有一些关键因素要考虑。一方面,内塔尼亚胡长期以来对哈马斯采取一种剿而不灭的“旋转门”政策,一旦战争停下来,主张彻底消灭哈马斯的极右翼政党可能退出联合政府,以色列政府面临垮台风险,而接下来就是对内塔尼亚胡个人的清算。另一方面,谈判一旦进入关键的“深水区”,即以色列方面要求哈马斯去武装化、加沙非军事化,或将变得非常艰难。
呼声不止
10月7日,德国、英国、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等世界多国民众举行示威游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抗议者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轰炸,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种族灭绝。有抗议者表示:“为巴勒斯坦而战,就是为全人类而战。”
9月下旬,随着法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2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实际上,冲突以来,世界各地要求以色列止战停火的呼声不断,其中也包括以色列国内的声音。当地时间10月6日,《以色列时报》援引以色列民主研究所的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报道称,66%的以色列人认为现在应结束加沙地带冲突。
廖百智表示,加沙人道主义灾难持续恶化,国际社会就尽快结束冲突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从《纽约宣言》到“巴勒斯坦国承认潮”,国际社会正在形成合力向冲突双方施压。
当地时间10月8日,加沙地带中部,布雷吉难民营的巴勒斯坦民众从人道主义组织的水罐车取水。图源:视觉中国
马晓霖认为,回到“两国方案”上来,是解决加沙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唯一出路。但现实问题是,以色列极右翼势力根本不承认“两国方案”,而是希望用各种办法不断蚕食巴勒斯坦领土,不断恶化加沙生存环境、驱逐加沙民众。以色列极右翼这种观念不改变,加沙问题就没有办法得到根本解决。
他指出,中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不是单纯的巴以问题。只有以色列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逐渐改善,其“政治神经”才可能放松下来,考虑给巴勒斯坦以建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