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苏超爆火:这场球迷大会后,中国足球得到了什么启示,文化“德比”,经济“加时”..

中超苏超爆火:这场球迷大会后,中国足球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场由业余球员主导的省级足球联赛,正在上演中国体育史上的“奇迹”。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比赛现场,集齐了榜首争夺战、“南哥”争夺战、“笔画”保卫战等,话题十足。开赛两个多月来,这一被网友戏称为“苏超”的赛事热度居高不下,却始终“闹中有序”。

球场内,516名参赛球员中仅有29名职业选手,却创造了场均观众近4万、单场超6万的纪录,可与英超、德甲等世界级联赛相媲美。球场外,十三城市文旅应援花式出圈,从凭票根享优惠到跨业态联动消费场景,实现“赛事引流—消费留存—产业联动”。

“苏超”的火爆,不仅在于比赛本身,更在于对当地文旅消费和城市品牌效应的撬动力。这场始于足球、成于文化的赛事,正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

前世今生:从官方“苏超”到网友“造梗”

“苏超”这一简称在足球界原本有着明确的指向。绝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Scottish Premiership),这是苏格兰最高级别的足球联赛。

而在江苏省内,早在2018年,江苏省足球协会就曾创办过“江苏省业余足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官方简称正是“苏超”。

首届“苏超”联赛共有来自扬州、苏州、徐州、泰州、常州、镇江等市的七支业余俱乐部参加,比赛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

然而,随着2019年该赛事更名为“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冠军联赛”(简称“苏冠”联赛),江苏省的官方“苏超”联赛就此成为了历史。

直到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网友们便将其冠以“苏超”的简称。不过,江苏省足协以及联赛官方并未正式采用这一简称,可能也是为了与曾经的“苏超”联赛有所区分。

火爆出圈:足球赛事,文化唱戏

“苏超”精准捕捉了江苏人内心对家乡荣誉的认同感与好胜心。两个多月来,“散装江苏”“苏大强谁也不服谁”这些老梗,被“苏超”酿出了新酒。

在江苏,球场之外城市文化的亮相也是重头戏。一句“淮扬菜正统之争”,扬州和淮安这两大淮扬菜源头同亮身段;一声“楚汉争霸”,徐州汉文化、宿迁的“项王故里”,争的是“雄”。

文化在“创新”中传承。球场上,徐州的球衣融入楚汉战甲元素,南京的队徽是辟邪神兽,苏州让江南“四大才子”与啦啦操队友同舞。

球场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们也接住了这波流量,香包、剪纸、团扇、泥塑……各类非遗产品通过与“苏超”元素结合,收获新“粉丝”。

“苏超”如同一块巨大的‘文化酵母’,将足球的激情、地域的文脉、生活的烟火与大众的情感深度交融。南通市文联主席张华认为,它让每个江苏人收获多重满足。

青训启示:草根力量,未来可期

在这场充满活力的赛事中,我们看到的516名参赛球员中,职业球员不过29人,而大多数球员都来自200多个青训基地。盐城队的情况尤为典型,几乎四成的球员都来自与中学合作的“文化学习 专业训练”青训体系。

“苏超”的火爆,不仅是火了球市、热了文旅,更给那些从小立志带领中国足球冲进世界杯的孩子们以更大的激励和希望。

近期,越来越多的孩子冲上绿茵场,挥洒汗水,只为享受运动的激情与快乐。南通的足球暑期班首日开营,就吸引了800多名青少年报名参与,不少孩子都是第一次走进球场。

省内各大足球培训机构迎来报名高峰,尤其是青少年足球培训课程,成为许多家长暑期为孩子选择的热门项目。淮安市淮安区某俱乐部负责人刘旭华表示:“在我们这边踢球的球队是越来越多,我们的场次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定,包括足球培训这一块,小孩人数跟往年暑假相比翻了一番。”

经济效应:一张球票,多重收益

在江苏,90分钟的足球赛被延展成了24、48、72小时目的地之旅,一张球票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主场迎战扬州前48小时,常州主动出招,中华恐龙园、天目湖、青果巷等全市A级景区对扬州游客免票;0∶4输给南京后,天目湖顺势自嘲——光头球迷免票两月,话题当日破亿,“失败梗”变成了流量包。

常州文旅部门负责人笑着说:“与其说这是一张门票,不如说是一张主动呈上的‘请柬’。”

“请柬”收到,消费场景便层层打开。淮安在球迷驿站摆开小龙虾、钦工肉圆,票根直接当餐券;盐城将黄海湿地观鸟与观赛打包,2万份“观鸟 观赛”产品瞬间售罄。

恐龙园18天赶制“盐水鸭×恐龙妹妹”联名玩偶,预售三天破万单,足球布景、赛事直播、免费接驳,主场比赛日连续满房,园区二次消费顺势涨了一成。

据统计,第五、六轮每轮现场观众都超过了18万,带动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其中,南京对战苏州不仅当日创下60396人的上座纪录,三天里218.1万游客涌进各类景区,南京全市文旅消费总额达27.2亿元。

文明新风:比赛第一,文明并列第一

开赛两个多月来,“苏超”热度居高不下,但始终“闹中有序”。盐城球迷向谢场的镇江队送上掌声,南通球迷在火车站喊话“谢谢徐州”致意东道主;苏州队赛后将更衣室打扫一新,并留下手写感谢信。

“比赛第一,文明并列第一”写进了看台。主办方顺势推出《文明观赛公约》、文明积分制,让座、分类投放垃圾即可扫码攒分,兑换徽章或非遗小礼,让礼仪从个体自觉升级为群体风尚。

城市治理能力也在同场竞技。7月19日晚,微信公众号“常州发布”推文下,外地球迷留言“能否开放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方便客队球迷”,署名为“江南风周伟”的账号秒回“已安排”。

次日,常州就推出了涵盖公共停车场免费开放、接驳公交加密至十分钟一班等8条便民措施。网友笑称“常州把评论区活成了球迷许愿池”。

数据显示,江苏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与占比均居全国第一。人、赛、城在良性互动中相互滋养:城市用精细服务传递文明理念,市民用高素质反哺城市形象。

他山之石:中国足球的可鉴之路

“苏超”的成功经验值得国足深思:将青训的重点回归到学校与社区的深度合作上,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地方将足球纳入中考科目的举措,提高学校对足球教育的关注度与投入。

而俱乐部则应积极参与校园足球,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培养更多从课堂到球场的复合型人才。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解决本土球员的“青黄不接”问题,还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积蓄力量。

赛事的门槛也需要适度降低,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赛事的组织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使比赛回归体育的本质。

更重要的是,苏超通过“球队自主招商 风险投资”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减轻了赛事的运营压力,这一创新模式,值得中国足球借鉴。

中国足球在文化建设方面仍显得较为薄弱。中国足球完全可以借鉴苏超的做法,深入挖掘不同地区的足球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色彩的赛事品牌。

这个夏天,南京奥体中心前脚刷新“苏超”上座纪录,后脚就因6万多名观众半小时内疏散完毕再登热搜。盐城球迷向谢场的镇江队送上掌声,南通球迷在火车站喊话“谢谢徐州”致意东道主。

“苏超”用一次又一次精准长传,把人流、物流、资金流“踢”到了文旅的“球门”前。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足球发展的全新思路:始于足球,成于文化,终于群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