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废除女性强制佩戴头巾规定,伊朗废除女性强制佩戴头巾规定,但不能裸露身体

伊朗废除女性强制佩戴头巾规定

前言:

伊朗古称波斯,自古出美女,是《倚天屠龙记》小昭的故乡。

该国正式称呼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全球四个伊斯兰共和国之一。

按照严格的伊斯兰习惯,该国女性出门必须要带头巾。

经过三年来“头巾运动”的持续抗争,如今伊朗姑娘再也不用被强制用头巾遮掩自己的秀发和容颜。

一、伊朗道德警察街上巡逻确保女性佩戴头巾

2025年10月4日,伊朗利益协调委员会的公告像一颗石子投入沸腾的社会长河。“女性未戴头巾将不再面临罚款、惩罚或任何法律后果”,并明确建议警方停止相关执法。在伊朗的华人建议到伊朗的女同学,除开政府机构及宗教场所,头巾可以不要了,身体仍旧不可裸露,更要注意避开极端宗教人群保护好自己以免被误伤。

伊朗废除女性强制佩戴头巾规定

德黑兰街头,28岁的美容师帕尔瓦内放下梳理客户头发的梳子,望向窗外那些露出长发的年轻女孩,眼中泛起泪光 —— 这个她曾因两次违规而被捕的城市,终于迎来了不一样的晨光。

这则公告并非凭空出现的善意馈赠,而是伊朗女性用三年血泪抗争浇筑的成果。时间的指针拨回 2022年9月16日,22岁的库尔德女孩玛莎・阿米尼因 “违反着装规范” 被道德警察逮捕,两天后离奇死于医院。目击者关于警方殴打的证词,点燃了积压四十余年的怒火。从德黑兰的革命街到圣城马什哈德,从城市中产阶级到乡村女性,从女学生到职业女性,“女性、生命、自由” 的口号响彻伊朗 30 个省份。

那场被《卫报》称为 “1979 年革命以来最大威胁”的抗议浪潮中,代价是沉重的。据伊朗人权组织统计,至少448人在镇压中丧生,其中包括60名未成年人,约2.2万人被捕。但压迫从未熄灭反抗的火种,2024年12月,歌手帕拉斯图・艾哈迈迪在虚拟音乐会上公开不戴头巾,即便被捕引发的全民声讨最终迫使当局释放了她和乐队成员;300多名权利活动家联名谴责拟议中的严苛新法案,直指其“不合法且无法执行”。三年间,从街头示威到公民不服从,从社交媒体的集体发声到文化领域的勇敢突破,伊朗女孩扔掉头巾,如同大清朝开始剪辫子。

二、头巾之争:身份认同与权力博弈的缩影

头巾在伊朗社会从来不是简单的服饰问题,而是宗教意识形态、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激烈碰撞场,就像咱大清朝的辫子,成为政治忠诚的象征。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强制佩戴头巾成为政权确立伊斯兰身份的核心符号,1983年立法规定未戴头巾者可处74下鞭刑,1995年加码至 60天监禁,2022年更出台法令剥夺违规女性的社会权利。道德警察的街头巡逻成为常态,2014年仅三个月就有22万名女性被约谈,9000人遭拘留,女性的身体自主权被异化为政权合法性的象征。在保守派眼中,头巾是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维护道德纯洁的屏障,甚至被提升到 “国家安全优先事项” 的高度。

但对伊朗女性而言,头巾的束缚早已超越服饰本身。2021年数据显示,伊朗女性在就业市场仅占15%,在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排名倒数第四。强制头巾政策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女性的身体自主权、职业发展与社会参与牢牢捆绑。2018年总统府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伊朗人认为头巾选择应属个人自由,政府不应干预;2022年荷兰团体民调更显示,四分之三民众反对强制头巾,84% 希望转向世俗国家。这些数据背后,是社会观念与官方政策的持续撕裂。

政策的松动实则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2024年总统佩泽什基安在选举中以 “不干涉女性个人生活” 的承诺赢得年轻一代支持,上任后面对强硬派推动的 “最长15年监禁” 新法案,最终以 “条款含糊” 为由暂停实施。正如雕塑家帕里玛所言:“政府正面临地区冲突与经济危机的双重困境,不愿再因头巾问题激化民怨”。这种务实选择的背后,是女性抗争形成的社会压力已成为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

三、伊朗总统佩洛希齐扬带表明拥抱文明的决心

伊朗废除女性强制佩戴头巾规定

伊朗总统佩洛希齐扬在美国发表公开演讲引发伊朗全民狂欢,解除两大限制代表了伊朗全民的心声,也表明了一届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拥抱文明的决心。

佩洛希齐扬在演讲中说,本届政府的目标主要是吸引外资,激发内力,发展经济。这就要求伊朗必须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国家。为此,总统主张彻底放宽解除两大限制:

一是不得强制女性佩戴头巾,并不断拓宽拓展女性职业技能,加强女性社会职能功能。

二是彻底放宽言论自由,解除网络限制,与世界接轨。

佩泽希齐扬1954年出生于伊朗西阿塞拜疆省马哈巴德,曾为心脏外科医生,并担任过大不里士医科大学校长。1997年,佩泽希齐扬加入哈塔米内阁,开始其政治生涯,2001至2005年在哈塔米内阁中担任卫生部部长。在2008年伊朗议会选举中,他代表大不里士选区当选议会议员,并在此后五次当选。2016至2020年任伊朗议会第一副议长,并曾在2013年、2021年两度报名参加总统选举。2024年7月6日当选伊朗新总统。

由于父亲是阿塞拜疆族、母亲是库尔德族,佩泽希齐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伊朗少数民族事务。他支持在伊朗的学校里教学阿塞拜疆语,强烈呼吁维护少数民族群体权利。

佩泽希齐扬承诺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正常化,以解除制裁、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业,以期推动经济发展。据伊朗新闻电视台报道,佩泽希齐扬认为,伊核协议是解决伊朗被制裁的关键。他主张恢复该协议,并强调“我们应该进行适当让步,并继续执行核协议。”

佩泽希齐扬还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主张抓住机遇,加强地区合作。

四、胜利的多重意涵与未竟之路

10月4日的公告无疑是伊朗女性权利运动的里程碑式胜利,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服饰自由的回归。对个体而言,这意味着身体自主权的部分复归——当女性不必再因头发的露出而恐惧逮捕与殴打,当帕尔瓦内们可以坦然走在街头,这种心理层面的解放将深刻重塑女性的自我认知。对社会而言,这标志着长期被压抑的性别平等诉求终于突破体制壁垒,为更广泛的社会对话打开了窗口。

但胜利的底色仍带着审慎的清醒。正如帕尔瓦内对记者坦言:“压力确实减轻了,但仍有警卫口头提醒,我无法信任这个体系”。目前法律层面的强制条款尚未正式废除,只是暂停执行,保守派仍在伺机反扑——此前扎里夫关于放宽政策的表态便引发保守派强烈抗议,要求其辞职。在德黑兰等大城市显现的宽松景象,在偏远地区可能仍存在执法差异。这种 “弹性执法” 更像是政权的策略调整,而非意识形态的根本转变。更深远的挑战潜藏在社会结构之中。即便头巾限制放宽,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领域的系统性障碍仍未消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