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成青甘大环线“显眼包”,《人民日报》关注外国博主兰兰眼中的云南

10月4日

《人民日报》要闻版报道了

国庆、中秋假期

多位外国友人走进中国

以亲身体验

向世界展示了一个

多姿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

其中讲述了

来自伊朗的90后姑娘兰兰

因热爱而积极宣传

“第二故乡”云南的动人故事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游”热度持续上升,也有在华生活的外国博主的贡献。他们通过沉浸体验非遗、融入“村超”踢球、走进村寨学艺等,深度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蓬勃发展的现代生活,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现多姿多彩、真实立体的中国。

下面跟着90后伊朗姑娘兰兰

走进多彩云南↓

“中国的美,是要用脚去走、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的”

边弹彝族月琴、边唱云南民歌《阿老表》,品尝撒撇米线……这些都是90后伊朗姑娘兰兰短视频的素材。有人问她:“你是为了拍视频才去体验这些的吗?”她摇头:“不是的,我是真的喜欢这些,才想分享给大家。”

时而拨弹琵琶,时而摆动碰铃,兰兰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登上云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会的舞台。“要知道我还是个90后‘老外’!”略带云南口音的普通话里,兰兰透着股子骄傲。

2024年,借着在丽江出差的机会,兰兰学习了东巴画、东巴文字后,又被纳西古乐吸引,决心拜师,认真学指法、练运弦、控音色。一个伊朗姑娘为何如此痴迷中国传统乐器?兰兰说:“我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

2012年,兰兰来到中国,如今已成为“云南媳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兰兰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中国高铁速度很快,去哪都非常方便;要是不想出门,还可以等着收快递;如果不想做饭,可以叫外卖。不管哪个城市治安都很好,我可以吃喝玩乐到很晚,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兰兰经常跟外国朋友说,“如果你没来过中国,就不要轻易下结论。中国的美,是要用脚去走、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的。”

从初到中国时只会说“你好”“谢谢”,到如今操着一口流利的云南腔普通话,连纳西族的东巴文也能写上几笔。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学过的技艺,都让兰兰和这片土地更加亲近。在兰兰眼里,云南已是她的第二故乡。

夜色下,兰兰放下手中的月琴,抬头望向星空。她说:“我会把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撰文:刘军国 黄娴 杨文明 俞懿春梁婷昱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孙浩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