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流行:是年轻人晚熟,还是老人不放手?,“新型啃老”正在流行 是孩子..

一直以来,“啃老”都被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迫于生活的压力,当下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啃老”。最近又有“新型啃老”方式正在流行,年轻人们有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有的还收入颇丰,他们会以尽孝名义,小两口带着孩子一起到父母家蹭吃蹭喝;还有的以工作忙为由,当起“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老人带。有人认为这种新型啃老“看似尽孝,实则坑爹,是新型不孝”;也有人认为,“‘被啃’的一方才是问题根源,总是大包大揽,养出了‘巨婴’,自己受罪还不自知。”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个家庭。

“常回家看看”成为老人的负担

对于69岁的李阿姨和老伴来说,周末是个既幸福又苦恼的日子。幸福的是,儿女会相约带着孙孙回来看他们;苦恼的是招待这么一大桌人,自己和老伴至少要忙碌好几天。

“儿子家4口人,女儿家4口人,再加上我和老伴,一到周末就得准备10个人的饭菜。”而且为了注意菜品的营养搭配,以及食材新鲜等,李阿姨一般周五就得去菜市场大采购一次,若孩子们想吃生鲜类的,还得周六一大早再到菜市场买,回来又急急忙忙地开始做饭,一忙就是几个小时,“忙得就像打仗一样。”

体谅儿孙们平时上班上学辛苦,饭后的洗碗、清扫工作,李阿姨也很少让孩子插手,一般都是一个老人陪晚辈饭后聊天,另一个就去洗刷打扫。尽管只用准备一顿午饭,但这一系列流程下来,闹哄哄的一直要到下午四五点孩子们离开时才会结束。“每次都累得老两口腰酸背痛,几天都缓不过劲儿。”

李阿姨说:“孩子们每次来都不会空手,我们也很喜欢这种儿孙满堂、相濡以沫的感觉,但次数太频繁身体真有点吃不消。以前还想过干脆到外面下馆子,但又觉得不卫生,只能忍着……”像李阿姨一家的情况还有很多,在孩子看来,这是他们孝顺的行为,但无形中却演变成一种啃老行为,只不过他们啃的不是父母的金钱,而是老人们的精力和体力。

含饴弄孙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图景

67岁的何阿姨向记者吐槽,最近她遇到件糟心事,“儿媳妇嫌我多说了几句,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但我真的很想自己一手带大小孙孙。”

虽然给儿子儿媳购置了婚房,但在孙孙出生后,他们还是因为收入不够花、没时间带小孩等原因,决定搬来与父母同住……就这样,小孙孙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睡。老两口每天买菜给大人做饭,还要给孙子单独做一份儿童餐;要陪孙子玩,还要打扫卫生……小两口顺其自然地当起了“甩手掌柜”。下班回家,一桌子饭菜已经熟了,两人吃完饭连碗都不洗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赶上假期,小两口还要重温“二人世界”去旅游几天。

前阵子,本来就患有腰椎间盘膨出的何阿姨腰疼得特别厉害,想去医院看看,便问儿子和儿媳妇能不能请假看一天孙子。没想到,儿媳妇脸色立刻不好看了,说:“请假一天要扣很多钱,您这是老毛病,只能慢慢养,看了也好不了。”何阿姨有些生气,多说了几句,结果就发生了儿媳带孩子摔门而走的事情。

“孩子从小就是我给带大的,几天看不见,我连觉都睡不着。”何阿姨非常难过地说。记者一番劝说后,何阿姨也想开了:“其实,儿子让我们带孙子,也是怕我们寂寞,就算受点累也很高兴。”

何阿姨告诉记者,她准备好好做一桌子菜,想法劝孩子们回来。毕竟儿孙绕膝、含饴弄孙,是一代一代中国人向往的幸福图景,老人累归累,但心里还是快乐的。

记者手记

啃就啃吧这样挺好!

说到底,“新型啃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养老模式有一定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家庭为重,父母养育下一代,子女长大之后赡养父母的模式,早就根深蒂固。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帮助并不会因为子女的成家立业而停止。

所以,“新型啃老”不是简单就能说清楚谁对谁错。采访中,有不少老人认为,一大家子共同撑起的家,总比父母、子女天各一方、各自支撑的家幸福,一大家子在一起能够互相扶持、互相照顾。这种“新型啃老”,啃就啃吧,双方都受益,挺好。

为老年人服务 替老年人说话 与老年人同乐

欢迎订阅《云南老年报》

邮发代号63-60 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还不错,还请您

编辑:周祥

审核:石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