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人民日报评论九三阅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红色文化..

关注“语文日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能收到文章,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日刊”关注

‍‍‍2025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论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这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节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总书记的庄严宣示贯通历史、现在、未来,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激扬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条幅飞过,当22个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隆隆驶来,当抗战老兵从年轻战士的脚步中听到复兴的铿锵足音……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今天,人们一遍遍叩问历史,当年的中国仍是积贫积弱,但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现实一再证明这一答案。

  中国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中国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80年来,中国的变化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两大奇迹”,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充分表明,中国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前进道路上,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铭记历史,不仅因为我们经历的磨难,更因为绵延不绝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能够在复兴民族恢复失地的工作上作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贡献!”这是抗战先烈在家书中对后来者的期许。山河为证,岁月为名,“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

  没有一马平川的路途,只有跋山涉水的征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眺望前方,放眼世界,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们的事业无往不胜!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我们信心十足、底气十足、力量十足!

红色文化,为什么能“圈粉”年轻人?

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张向阳

“正因那些无惧牺牲的英烈,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盛世安康,我想献上我最真诚的祝愿:愿山河无恙、人民安康、祖国繁荣。”北京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留言簿里,一名14岁的中学生写下这番肺腑之言。留言簿上,写满了参观者的所思所感。只言片语道不尽家国情怀,从中可以看出红色文化对年轻一代的感召力。

  刚刚过去的暑期,许多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激增,红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寻访红色地标,参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游,购买红色主题文创产品……红色文化持续火热,在与青年群体的双向奔赴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红色文化何以“圈粉”年轻人?

  今天的年轻一代,未曾经历烽火连天的岁月,不曾亲历山河破碎的苦难。打破时空的“距离感”,才能让红色历史走进更多年轻人心里。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联合推出一系列红色主题线路,将抗战历史有机融入红色旅游;贵州遵义,大型情景剧《伟大转折》全景式再现遵义会议的历史故事,让游客在光影交织中感受历史的深沉与厚重;湖北武汉,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时代相馆”吸引年轻游客拍纪念照……走进生活、融入日常,红色文化就不只是“书本里的故事”,也是“生活中的历史”,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更多青年人的情感共鸣。

更多鲜活的“青春表达”,也让红色文化更添吸引力。如今,在纪念馆、红色景区,年轻的参观者并不满足于简单走一圈、看一下,而是希望主动参与、深度体验、了解细节。驻足在声光电设备前,看一张张老照片“动”起来;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体验革命战争的场景;或是坐下来,观看以红色故事为蓝本的舞台剧、实景剧……新技术改变了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接受习惯。长征路上年轻战士的生死抉择、抗日战场上军民连心的浴血奋战、建设岁月里劳动能手的默默奉献,变得更加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也进一步增强。

往深看,还在于红色文化与青年价值追求的相互契合。今天的年轻人,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坚定、自信,也渴望读懂中国奇迹背后的密码。红色文化,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奋斗征程,承载着万千英雄儿女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从中,年轻一代读懂了中国道路,认识到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红色文化“圈粉”更多年轻人,年轻人也在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力量。或是在视频平台传播红色文物的故事,或是到红色场馆参与讲解活动,或是担当红色剧目创作主力……年轻一代正用自己的方式,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这是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对精神的传承。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资源请加入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投稿:160280748@qq.com; 商务:QQ160280748

欢迎关注语文日刊公众号yuwenrika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华附试题作文(shitizuowe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