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行业内卷卷出哪些问题,电动化时代,为何做不好一个充电宝

2025年9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针对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展专项整治。

自今年6月份爆发充电宝起火事件以来,至今三个多月,头部企业罗马仕、安克创新、小米召回135万余件充电宝,直接退款金额两千多万元,间接暂停行业近9000张认证证书,撤销600余张证书,这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充电宝行业。

电动化时代,电动汽车、储能基站、便携储能,动撤几百度电,上千度电的产品已经如火如荼的普及使用了,为何0.1度电的充电宝问题频发呢?一块小小的电芯,怎样引爆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 行业技术门槛低

充电宝伴随智能手机普及逐步引入市场,其核心主要集中在电池、电路板和外壳等部件,实际生产厂家更多干的是"组装工"。真正技术依赖的还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直接生产厂家的准入技术门槛比较低,导致产品价格活动区间较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以价格和功能为主。

行业极致的低价内卷成为常态,其中电芯作为主要的成本项自然是首选降本对象,于是上、下游联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质量自然难以保障。”

.市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中国对充电宝实施3C强制认证管理是2024年8月1日,导致市场上流通有大量“无证”产品,同时产品末建立全生命管理机制,不能有效追溯,市场有效监督管理并不具备条件。这种无效监管,直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日益凸显,供应链层层压价最终催生出安普瑞斯这样的“低价″隐患产品,导致消费者却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当我们对产品缺乏敬畏之心,一味追求低价,常期困在制造业低端的红海,以“自毁式竞争”换取市场的时候,技术迭代、创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中国制造业“反内卷”健康发展,如今已经刻不容缓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