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欧盟商品宣布征税15%,消息刚落地不到一天,欧盟就直接在纽约联大上对华释出合作信号,冯德莱恩表态愿与中国在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深化合作,还用了“赞赏相互理解”的话,我看到这句的时候心里一震,这个转身速度太快,背后肯定有账本。
这次征税覆盖汽车及零部件、航空器组件、非专利药原料,钢铁和铝制品维持50%的高税,最受伤的还是汽车业,德国三大车企今年在美国市场的关税成本让现金流锐减100亿美元,企业运营讲究现金流,链条越长越怕被突然掐断,压力山大,谁能轻松应付。
更让欧盟头疼的,是美国开出的清单动辄数千亿美元,要求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欧盟官员都直说不具备兑现能力,这种条件摆在桌上,接受就是亏,拒绝就要承受政治风险,左右都难受,大家心里有数。
美国对钢铝的关税节奏一年变几次,从3月加到25%,到4月又抛出所谓20%的“对等关税”,7月还放风可能提到30%,欧盟讨论过对近千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30%反制,内部意见一拉扯就停了手,马克龙公开批评协议不平衡,最后欧盟还是认下15%,冯德莱恩还称这是“能够达成的 结果”,听着就揪心。
不到24小时,欧盟对华合作的表态就来了,看起来心血来潮的样子,背后是现实的账本在催,气候、双碳、绿色新政摆在台面,欧洲要减排转型,中国这边产业链齐全、市场规模扎实、技术路线清晰,沟通顺畅,点出“相互理解”,这句是懂行的人才会说的。
电动汽车争端的磋商重新启动,欧盟愿意重新考虑价格承诺方案以替代反补贴税,这一步很要紧,过去拉扯太久,企业产品节奏被打乱,回到桌面上定规则,总比一纸高税敲下去强,市场预期要稳,企业才敢投,就业才不被拖累。
数据摆着,中欧贸易额2025年突破7800亿美元,全球整体增速放缓的年景里还能微增0.4%,说明需求还在,另外美欧协议里欧盟承诺取消工业品关税,美国产品冲击本土工厂的担忧一直存在,中国市场稳定,需求层次丰富,新能源车、储能、光伏这些板块增长可见,拿来对冲风险很现实。
欧盟声明里提到中俄关系,希望中国用影响力把俄罗斯拉回谈判桌,这个小心思不意外,欧洲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总爱给自己留一个位置,一边谈合作,一边做制衡,话说得直白点,这是他们的常态。
美国的高关税把原有的贸易平衡打乱,欧盟对华态度软下来,既是缓解当下的经济压力,也是为未来的合作框架留空间,我看这一步走得务实,走得干脆,走得不拖泥带水。
从春季的钢铝争端到秋天的表态变化,半年时间,欧盟的路线变化肉眼可见,随美起舞的节奏在退,对华合作的力度在进,这不是嘴上说说,是企业账本、就业数据、能源成本一起推出来的选择,接下来谁愿意把对外选择只放在一个盟友身上,问一句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