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网络流行语|“小孩哥”“小孩姐”研究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小孩哥”“小孩姐”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2023年,随着一段小朋友出色祝寿的视频登上抖音短视频热榜,网络流行语“小孩哥”“小孩姐”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这些“10后”年纪不大,却非常厉害,他们中的一些人拥有过人才能,让成年人自愧不如,竟尊称一声“小孩哥”“小孩姐”。

(1)“小孩哥”“小孩姐”是什么梗?(搜狐一热梗百科,2023-11-06)

(2)为啥全网都在喊10后叫“小孩哥”?(ZAKER,2023-11-15)

“网络热词能够反映民众心理、舆情风向和社会变化,影响人们的语言便用和认知思维。”方寅等(2023)指出,网络热词一般是少数个体(或群体)的特定言语行为,其形义配对在高频使用过程中逐步稳固,并不断被用于新认知域,从而获得语义及语用扩展。通过巨量算数指数,抖音短视频平台“小孩哥”的话题热度在2023年12月13日峰值达到155.9万,半年内日均话题热度指数保持在20.5万左右:“小孩姐”的话题热度在

2024年1月10日峰值达到49万,半年内日均话题热度指数保持在5.9万左右。

“小孩哥”“小孩姐”是一种新兴称谓语,这反映着在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年人作为言语主体,选择用“哥”“姐”称呼小孩子,显示出言语主体用泛化的亲属称呼语对受者表现出尊敬的意义。有网友解释称“‘小孩’是年龄,‘哥’‘姐’是地位”。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01. “哥”“姐”的词义泛化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哥”的词义泛化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哥”字,《说文解字》释“声也。从二可。古文以为謌字”,段玉裁(1992)注“《汉书》多用哥为歌”,朱骏声(1936)《说文通训定声》释头“发声之语”。清梁章钜(1991)《称谓录•哥哥》记载:“《淳化阁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唐受胡风影响,“哥”既是父,又是兄。清崔灏(2013)《通俗编•称谓》:“《广韵》始云呼兄为哥,则此称自唐始也⋯阿干,鲜卑谓兄也,阿哥当即阿干之转。”中古时期“哥”“干”均为“见母/k/”,是双声关系,“哥”属“歌韵/a/”,“干”属“寒韵/an/”,韵是对转关系,且二字均平声,一声之转,在语音上存在可能性。

此时,“哥”字进入到汉语,受风俗礼法限制,词义限制在与“兄”对应。在汉语中“哥”的语义有[ 男性][ 血亲][ 年长][ 同辈]。综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大字典》中对“哥”宇的释义,“哥”的语义特征主要包括[+男性 ][+尊重][ 亲热感]。宋海燕(2011)指出,网络流行语构式 “XX哥”,在年龄上不再有年龄要求,只传递某种情感,或描述某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即[ 男性] [ 独特之处],使“哥”变成了一个用来概括社会上各种各样男性的能产的类词缀。“哥”的语域泛化及“XX哥”构式的形成,为“小孩哥”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姐”的词义泛化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姐”字,《说文解字》释“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段注“方言也,其字当蜀人所制”。至南宋《能改斋漫录•卷二》载“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标志“姐”对传统亲属称谓“姊”的替换。《古汉语字典》明确注释“姐”的义项:①“母亲”;②“姊”(后起义)。《汉语大字典》对“姐”的释义表示,“姐”的语义特征主要包括[ 女性][ 同辈][ 尊重]。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02. “小孩哥”“小孩姐”产生的动因与机制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语言的模糊性与经济性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称谓语具有语义模糊性特征。“小孩”一词的年龄界限就不很清楚,一般认为18 岁及以下的都可以称为“小孩”,而网络流行语中的“小孩哥”“小孩姐”则一般指“10后”。如下例(3)中的“小孩哥”在新闻图片中显示的就是小学生。“哥”“姐”语义泛化后去掉了[年龄]义,为“小孩+哥”“小孩+姐”的语义组合提供了可能性。

(3) “小孩哥”在银行门口“蹲”到6点半。

随着语义泛化程度加深,“小孩哥”“小孩姐”中的“小孩”的年龄界限也随着使用者交际语境的变化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如下例(4)中的“小孩哥”是2009年生人,不再是“10后”了;例(5)中的“小孩姐”己经 24岁了,甚至超出了“小孩”的范围。可见,“小孩哥”“小孩姐”的语义愈发宽泛,凡是年龄尚轻,且认为超出此年龄段所具备一般能力且让人产生敬佩之情的,都有可能被如此称呼。

(4)浙江15岁“小孩哥”上热搜!网友:堪称

教科书。

(5)“小孩姐”驾驶员田静逸…..与我们印象中的公交司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另外,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在交际过程中,追求尽可能地减少力量消耗,这就使得语言使用者倾向于选择语言中己有的元素排列组合形成新词语。“小孩哥”“小孩姐”就是既选择了表示年龄的“小孩”,又选择了表示[ 尊重]义的泛化了的亲属称谓“哥”“姐”。

语义认知基础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在语言的语义体系里,有70%的概念是依赖其他已有的30%的概念创造出来的。在一个语言系统里,有些概念是根据隐喻或转验规则被派生出来的,隐喻包括物理和心理的相似隐验。束定芳(2000)指出:“物理相似性可以是形状上、外表上或功能上的一种相似,心理相似性是指由于文化、传说或其他心理因素使得说话者或听话者认为某些事物之间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隐喻既是词义派生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构成隐喻的两个事物需要存在差异且具备相似性。“小孩哥”“小孩姐”与“小孩”的相似性是在年龄上,而差异性则体现在他们具备少年老成的特点,这也是与“哥”“姐”的相似性。如例(6)中提到的现在“小孩哥”“小孩姐”具备的技能、视野格局及稳定情绪等。

(6) 如今“小孩哥”“小孩姐”走红网络,有些是因“碾压”普通成人的满级技能,有的是因超越年龄的视野格局。最能引发网友共鸣的,恐怕是他们遇事待人波澜不惊的稳定情绪。

“小孩哥”“小孩姐”也存在着称谓语继续深化的可能性。根据原型(prototype)理论,极具才能、性格成熟且情绪稳定的才是最符合网友心目中的“小孩哥”“小孩姐”,因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语言传播的迅速性,一些“童言无忌”的“社牛”小孩也被网友称呼为“小孩哥”“小孩姐”。如例(7)中的“小孩姐”拒绝妈妈的“道德绑架”,其实是童言无忌的表现,她能够如此坦然地吃掉蛋糕,是物质生活丰富决定的。

(7)网上有位育儿博主,故意用妈妈牺牲那套PUA女儿:“妈妈不舍得吃,你吃吧,你吃剩下的我再吃。”没想到女儿一开口就“秒杀”了妈妈:“我剩不了。

词语模理论与类词缀发展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词语是由模槽和模标构成的,模槽是词语模中的空位,是可变量(“X”),模标是词语模中的恒定成分。根据模槽和模标的位置可以分为前空型、中空型和后空型。“XX哥”“XX姐”属于前空型三音节词语,模槽“X=小孩”中为双音节词语,构成“2 1”的韵律结构,符合汉语词语的一般韵律结构及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词语模的能产性取决于社会现实,并受到网络普及、模群化和模标性质的影响。

宋作艳(2018)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表人的词语模数量变多,且具有特征化、开放性、隐喻化、性别化、泛化和借用性的特征。其中,就包括“哥”“姐”等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使用。刘善涛(2013)指出,模标的词义泛化,位置相对固定,构词类化和能产后,进一步就会发展为类词缀。根据统计“哥”“姐”词义的泛化程度,“哥”“姐”可以被认为是指表人的类词缀了。这样,在语法结构上,为“小孩哥”“小孩姐”的形成提供了构词条件。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03. “小孩哥” “小孩姐”的语用功能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礼貌与传情功能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称谓语的使用总是与礼貌原则相互联系的,一般称谓他人会用尊称,称呼自己则使用卑称。对他人使用“高称”,会使一些称谓语“错位”使用在非常规对象的身上,这些称谓语就会发生语义泛化和语用泛化。“哥”“姐”用在小孩子的身上,属于称谓语的“错位”降格使用,“小孩哥”“小孩姐”体现出的[ 尊敬]义,突出他称的礼貌功能。另外,“哥”“姐”最初都是包含[ 血亲]义的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泛化后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仍然包含着[ 亲切]义在里面,大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思想包含其中。“小孩哥”“小孩姐”既体现当代年轻人对小孩的喜爱,也体现了尊重。

身份认同与构建功能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身份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我们这里要探讨的“身份”指的是进入到话语交际的语用身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交际的场合、情景可能都会使身份有所变化和调整。语用身份包括说话人的自我身份、交际对象的身份和交际中涉及的第三方身份。如下例(8)“小孩哥、姐”作为背称,明确了年轻人群体“我”和第三方“小孩哥、姐”之间的关系,“小孩哥、姐”对生活的通透领悟成为“压力山大且顾及颇多”的年轻人的“嘴替”。例(9)“小孩哥”同样作为背称,则是体现网友对这位小孩的行为和能力的一种认可态度,包含[+尊敬]义。

(8)“小孩哥、姐”成了我的互联网嘴替!

(9) 一位“小孩哥”用英文流利对话外国博主的视频火了,引得一众网友纷纷为他点赞。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04.结论

小孩哥让女生踩着伞走过积水

网络自媒体的出现让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对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能让更多的有才之人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这样促进了社会层面的交流,也使得大众的交际变得更加广泛,为词汇的扩充提供了发展空间。词语模理论及类词缀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构词功能强大,对于新事物可以用旧词重新排列组合后构成新词,表现汉语强大的生命力。语言使用环境的扩大、加深,都可以促使新词语产生。

注:郭莹 张明辉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小孩哥”“小孩姐”研究.

-EN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