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了了观天下”
李云龙的一声怒吼,楚云飞的儒雅英姿,将在今年9月的荧屏上再度唤醒国人的集体记忆。
北京国新办发布厅内,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建国面对镜头庄严宣布: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亮剑》将于9月下旬在“重温经典”频道晚间档重播。
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情。这部2005年首播的经典抗战剧,在播出5年内重播超过3000次,上映10年网络播放量突破10亿次,豆瓣评分高达9.2分,被誉为中国抗战电视剧的巅峰之作。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部承载着民族记忆的作品将再次与观众见面。广电总局统计显示,“重温经典”频道自2024年开播以来,观众规模已突破3亿,这次重播无疑将成为一场全民重温历史的精神盛宴。
01 抗战经典重播计划,唤醒民族记忆
在7月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建国详细介绍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文艺安排。
除了《亮剑》之外,一大批经典抗战题材作品将陆续与观众见面。根据安排,“重温经典”频道将在7月播出《悬崖》《记忆的证明》,8月推出《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
9月份的节目单更为精彩:下午档播出《太行山上》,晚间黄金时段则安排《亮剑》和《历史的天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温经典”频道作为广电总局2024年指导开办的特色平台,坚持不插播任何商业广告,不增加收视费用,为观众提供纯粹的观影体验。
这种纯粹性在当下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02 新作与经典交相辉映,抗战精神历久弥新
纪念活动不仅限于经典重播,更有一批新创作的文艺作品即将面世。广电总局正在精心推进一批新抗战主题作品创作。
在电视剧方面,《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新剧将陆续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
纪录片爱好者也将大饱眼福,《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东北抗联》等作品将全景式展现抗战历史。
更符合当代观众观看习惯的微短剧也加入阵容——《马背摇篮》《怒刺》等作品以轻体量、快节奏讲述抗战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将推出十集政论片《胜利》,首次完整披露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珍贵历史资料,包括《西行漫记》作者斯诺个人拍摄的珍贵影像。
03 原班人马再聚首,经典基因焕发新生
令人惊喜的是,《亮剑》原班人马何政军、江水、杨清文等演员再度合作,拍摄了微短剧《山河回响》。
这部作品以“跨时空守护”为创意,构建了1939年延安电台情报员与2025年西安大学生的双线叙事。两代青年通过神秘电台联手化解危机,诠释“抗战精神”的代际传承。
该剧延续了《亮剑》的平民视角基因。无论是1939年冒死传递情报的战士,还是2025年为保护非遗渔鼓而战的年轻人,都在诠释“平凡人铸就伟大”的主题。
这种创作理念与《亮剑》中李云龙“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精神一脉相承。据悉,《山河回响》将于8月上线红果短剧和新华社客户端,在《亮剑》重播前率先与观众见面。
04 多维纪念活动,构筑历史记忆共同体
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远不止于荧屏。文化和旅游部将组织一系列线下活动,形成立体化的纪念矩阵。
自7月7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举办“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
展览将1931-1945年14年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全面展示中华儿女的抗战历程,特别设立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
舞台艺术方面,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将于8月至10月组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从全国遴选20部左右优秀剧目,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40场演出。
美术爱好者也能在中国美术馆欣赏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300余件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将集中展示抗战主题艺术创作。
9月3日晚,北京还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为系列纪念活动掀起高潮。
李云龙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呐喊曾激励无数人,楚云飞儒雅背后的铮铮铁骨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骨。
如今,《亮剑》原班人马打造的微短剧《山河回响》将于8月上线,用“跨时空守护”的创意诠释抗战精神的代际传承——无论是1939年冒死传递情报的战士,还是2025年为保护非遗而战的年轻人,都在印证“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平民英雄理念。
随着9月的临近,全国各地纪念馆的抗战主题展览陆续开幕,舞台剧演出排期已定,电影展播片单公布。这些活动与荧屏上的《亮剑》共同构筑起一个立体的记忆空间。
当9月的晚风吹起,不妨打开电视,与家人一起重温那段烽火岁月——屏幕内外,历史与当下在此刻共鸣。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推荐,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