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请点个关注!
据环球网消息,近日,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活动中,以亲历者的视角发出郑重警示,直言中国的科技、军事与经济实力远超美国预判,而中国领导层的长远战略眼光,更是美国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这位曾任驻华大使三年的外交老将,用亲身见闻撕开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迷雾。
基建与民生领域的差距,是伯恩斯最直观的感受。他在公开分享中特别提及中国高铁的震撼体验:从北京到上海1000公里路程,只需四个半小时就能抵达,这是美国铁路完全无法比拟的。
去年10月,他乘坐高铁前往甘肃的经历更让其深刻体会到,中国基础设施的普及度与先进性。这种“以人为本”的基建布局,不仅便利了民生,更构建起支撑经济高效运转的动脉网络,与美国铁路系统的陈旧低效形成鲜明对比。
科技领域的潜在爆发力,让伯恩斯尤为警惕。他通过数据揭示关键差距:中国大学一年级学生中34%选择工程或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5.6%。
伯恩斯坦言,西方对中国“只会模仿”的刻板印象早已过时,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已从“跟跑者”跃居“领跑者”,深圳某电池企业35岁以下团队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案例,更让他见证了中国创新的活力。
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认知纠偏,彰显了伯恩斯的客观。面对“解放军四十多年没打过仗,战力不值一提”的论调,他直言这是严重误判:我亲眼见过解放军,其军事实力与技术实力被大大低估了。从九三阅兵展示的先进装备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破,都让他清晰意识到,中国军队已构建起与国家地位匹配的现代化战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中国军队越强大,世界和平越有保障”的表态,让他理解了中国军力发展的和平属性。
最让伯恩斯感叹的,是中国领导层的战略耐力。他以中国外交布局为例:连续35年,中国外长每年1月的首次出访都选择非洲,明确传递出非洲是中国优先伙伴的信号。这种跨越十年乃至三十年的长期规划,在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国际合作等领域随处可见,与美国政策因选举周期频繁摇摆的短视形成鲜明反差。
在批评美国对华误判的同时,伯恩斯也呼吁重建中美交流桥梁。他痛心指出,中美旅游往来从2019年的500万人次锐减至2022年的19万,美国在华留学生从1.5万降至350人,这种“交流断链”正在侵蚀美国的外交人才储备。他积极推动杜克、斯坦福等高校恢复中文项目与交换计划,直言“没有人才储备,下一任大使将寸步难行”。
伯恩斯的表态并非刻意吹捧,而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他抨击特朗普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是“历史倒退”,直指这种做法“正中中国下怀,让中国成为和平捍卫者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其核心警示在于:美国对华战略的最大失误,就是低估了中国的实力韧性与战略定力。
点“赞” “在看”,感谢您的留言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