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强台风桦加沙来袭,时事热点 | 台风 “桦加沙” 的地理考点

超强台风“桦加沙”于2025年9月18日夜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随后快速增强为超强台风,具有强度极端、风圈范围大、来势凶猛等特征,是2025年以来影响中国的最强台风,本文从“桦加沙”的成因、类似“桦加沙”的秋台风与夏台风的对比等方面从地理视角解析整理台风的相关知识及考点。

一、超强台风“桦加沙”的独特地理成因

充足的能量与水汽供给

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海水蒸发形成高温高湿的低空大气,这些暖湿气流上升至高空后遇冷凝结,释放出巨大的潜热,为台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推动其对流运动持续加强,进而促使风力不断升级。同时,西南季风与副热带高压南侧气流共同构建起“水汽输送通道”,将低纬度地区的丰沛水汽持续输送至台风中心区域。充足的水汽不仅进一步补充了台风发展所需的能量,还维持了台风内部的强对流结构,为其强度提升奠定了基础。

适宜的大气环境条件

较弱的垂直风切变

“桦加沙”所处海域的垂直风切变极小(路径上垂直风切变在10m/s以下),这种稳定的大气环境使得台风内部释放的能量能够集中在有限空间内,避免了因高低空气流差异过大导致台风结构被破坏。弱风切变让台风的“暖心”结构得以稳定维持,为其快速增强创造了理想条件。

有利的初始扰动与环流背景

“桦加沙”的前身是热带辐合带中的一个弱低压系统,在拉尼娜状态下,西北太平洋暖池海温偏高使热带辐合带北推且异常活跃,为初始扰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9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且异常偏北偏西,其东侧的偏东气流与西南季风配合,不断向对流云团输送暖湿气流,推动初始扰动逐渐发展为热带低压,进而升级为台风。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台风的旋转结构依赖地转偏向力的驱动,而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接近零,无法形成气旋性旋转,因此台风通常生成于纬度5°以上的区域。“桦加沙”生成于北纬21°左右的海域,充足的地转偏向力使上升的暖湿气流发生旋转,逐渐形成螺旋状气流结构,为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有利的路径与地形因素

在移动过程中,“桦加沙”巧妙地从我国台湾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士海峡中部穿过。这两个地区的高山(台湾中央山脉海拔近4000米、吕宋岛高山海拔约3000米)本会对台风形成削弱作用,但“桦加沙”避开了高山的直接干扰,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身强度,使其在进入南海后仍能维持较强的风力等级。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科普阅读:秋台风为何往往更“凶猛”?

二、秋台风为何“凶猛”?

今年9月,第16号台风“塔巴”、第17号台风“米娜”、第18号台风“桦加沙”都曾登陆我国,其中,“桦加沙”以16级超强台风强度登陆广东,创下本年度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之最,其登陆时记录的65.1米每秒阵风更是突破多地历史极值。眼下,刚登陆广东徐闻的第21号台风“麦德姆”余威仍在,而此前第20号台风“博罗依”虽未直接登陆我国,但已给海南及两广南部带来强风雨,其中“麦德姆”在南海24小时内实现爆发性增强,登陆时维持14级强台风强度,成为近期影响华南的又一强台风系统。

在很多人看来,七八月是台风生成“旺季”,但九月以后生成的“秋台风”无论是超强台风占比、巅峰强度还是风雨影响力度,通常都更胜一筹。那么,秋台风何以如此“凶猛”?原因如下:

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还问更高,暖水层次更厚,充分供给海洋能量

秋季垂直风切边更小,有利于保持台风结构的同时增强台风的强度

高空辐散强,加速能量释放

副热带高压带南移,低层辐合作用强

冷空气开始活跃,阻止台风北上,延长台风在高温海区的发展时间

远海发育有更广阔的生成与发展空间

秋台风与夏台风的成因比较

【远海发育的生成与发展空间】

1. 更长的能量积累时间

远海台风生成位置通常距离陆地较远,从生成到登陆或转向需在海洋上移动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有充足时间持续吸收暖海水的能量。

2. 更稳定的高海温与深厚暖水层供给

远海海域(尤其是西北太平洋“暖池”区域)经过夏季长时间太阳辐射,海表温度较高,且暖水层更厚,能持续为台风提供水汽和潜热。台风在远海移动时,底层气流不断从暖海水中汲取能量,对流运动持续增强,风力和气压梯度同步升级。而近海海域受沿岸冷水上翻、陆地影响等,海温往往比远海低,暖水层也更薄,台风易触达冷水层导致能量补给中断,强度难以突破。

3. 更优越的大气环境条件

更小的垂直风切变:远海区域(如西北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和西风带系统,大气垂直风切变普遍较低,能维持台风结构的对称性和“暖心”结构稳定,避免因高低空气流差异过大破坏台风涡旋;而近海及沿海区域受季风槽、冷空气等影响,垂直风切变较高,易导致台风强度衰减。

更通畅的高空流出:远海台风所处的低纬度区域,高空副热带急流位置偏北,200百帕高空辐散条件更优,如同“通气口”加速台风内部能量释放,进一步助推强度升级;近海台风则可能受大陆高压或西风带系统阻挡,高空流出受阻,能量堆积难以释放。

4. 更少的外部干扰因素

远海台风在发展过程中,极少受到陆地地形(如山脉、丘陵)的摩擦削弱,也不易因与近海岛屿、陆地的相互作用导致环流结构破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