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8.8万 ,欢迎各种形式的合作共赢
感谢您之认可和支持!
3060
推荐阅读
—2025.9.24—
广东台风“桦加沙”灾害
风灾初步调研报告
Wind disaster investigation
3060
1.风灾背景
2025年9月17日,一热带低气压在西北太平洋生成,随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加强,于18日被命名为 “桦加沙”(Ragasa,国际编号 2518)。21日至23日,“桦加沙”加强为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62 m/s)以上。24日5时至14时,台风“桦加沙”强度已由超强台风级减弱为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约为15-16级(50-55 m/s)。当日17时前后,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约40 m/s(13级,台风级),上川岛国家气象站录得极端阵风65.1 m/s(17级以上),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广东省的国家级气象站录得的最大阵风。
图1. 台风“桦加沙”移动路径
3060
2. 调研安排与路径
为深入了解台风“桦加沙”的造成的灾害情况,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简介见文末)负责风灾调研的工作组迅速启动响应机制。由重庆大学、汕头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组。9月25日,调研小组成员在深圳市集结就位,随后在深圳市、阳江市开展了为期3天的灾后调查工作。
基于气象信息,调研小组对深圳、阳江市区内风敏感重要设施进行了标记,包含高风速区域内高柔结构(高层建筑等)、大跨结构(工业厂房、体育场馆等)、新能源结构(风力发电机、光伏面板等)等,并根据公共媒体等信息实时调整优化调研方案。调研方法包括手持设备与无人机拍摄、目击者采访等。调研地点与类型如图2所示。
(a)深圳市
(b)阳江市
图2. 调研地点与破坏类型
3. 风灾调研破坏情况
3.1. 建筑物受灾情况
经调研发现,深圳市内的高层建筑、大跨建筑等各类风敏感结构基本保持完好。然而,在台风登陆点阳江市,部分建筑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中高层建筑物破坏主要表现为围护结构受损,包括玻璃窗破裂、外墙饰面板脱落等;低矮和大跨建筑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屋盖风揭破坏甚至整体倒塌,典型案例包括轻钢厂房主体结构失效整体倒塌、屋盖被掀翻,以及传统砌体住宅屋面瓦片大面积掉落等。
(a)高层建筑玻璃窗破裂
(b)建筑外墙饰面板脱落
(c)轻钢厂房整体倒塌破坏
(d)轻钢厂房屋盖破坏
(e)体育馆屋盖风揭破坏
(f)砌体建筑屋面破坏
图3. 建筑物破坏
3.2. 构筑物受灾情况
近年来,台风造成的风力发电机、光伏面板等新能源结构破坏愈发常见。在台风极端风荷载作用下,阳江市某风电场内的部分风力发电机发生破坏,如图4所示。现场调查发现,多台风机出现明显的结构破坏,主要形式为风机塔筒屈曲失稳,结构倒塌后叶片与机舱等部件损毁,具体破坏机理有待进一步分析。
(a)风电场破坏情况
(b)风机整体破坏情况
(c)破坏细节
图4. 风力发电机结构破坏
据相关媒体报道,阳江市某光伏电站在此次台风中也遭受大面积破坏,主要破坏形式为光伏面板连接节点在强风荷载持续作用下发生失效,导致部分面板脱落或卷曲变形,部分支承杆件也发生弯曲变形。
图5. 光伏电站破坏情况(来源:封面新闻)
此外,多个安装在建筑物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出现破坏。如图6所示,阳江市区某高层建筑屋顶处,部分光伏面板因连接件失效被强风掀翻。
图6. 阳江市区某处屋顶光伏板破坏
交通指示牌、广告牌以及配电杆等市政与交通设施构筑物受损情况较为普遍。部分配电杆在强风作用下发生倾斜或折断,造成周边地区供电中断风险。大量交通指示牌与广告牌等设施发生倒塌,这是因为该类构筑物上部结构迎风面积较大,风荷载主要作用于其上部结构,且受离地高度影响,上部结构所受风荷载会对下部支撑结构产生更大弯矩,导致该类设施的支撑结构在台风期间易发生屈曲失稳。此外,还有部分围墙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整体倾覆,倒塌后砸中邻近停靠的车辆,引发次生灾害。
(a)配电杆破坏
(b)广告牌、路牌整体失稳倾覆
(c)围墙倒塌
图7. 基础设施破坏
3.3. 植被受灾情况
台风在深圳市、阳江市均造成大量绿化植被破坏。据相关部门统计,此次台风导致深圳市约1000余株树木发生倒伏。而在台风登陆点阳江市,植被损失程度更为严重,全市约有5.4万棵绿化树木损毁,其中市区6000余树木倒伏,横跨道路造成30余条主干道交通阻断。经调研发现,树木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连根拔起、树干倾斜及枝干折断等。此外,树木倒伏还引发了多起次生灾害事件,如树木倒塌砸中房屋或机动车辆等设施,造成一定程度财产损失。
(a)树木连根拔起
(b)树干折断砸中房屋建筑
图8. 树木倒伏及引发的次生灾害
3060
4.结论
2025年9月24日下午至傍晚,台风“桦加沙”掠过广东省珠江口沿海区域,随后在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尽管其登陆时中心强度较预报值明显偏弱,但仍对广东省多个地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影响。其中,深圳市各类风敏感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完好,仅发生了绿化树木倒伏等对社会安全与经济影响较小的破坏案例。然而,在台风登陆点阳江市,出现了低矮建筑整体倒塌、风力发电机倾覆等严重风致灾害。总体而言,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及时预警与有效应急处置,广东省实现了“0死亡”的防御目标,初步估计台风造成财产损失也在合理范围内。目前,调研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敬请关注后续即将发布的正式调研报告。
参与人员
项目团队负责人
杨庆山(重庆大学)
参与单位调研工作负责人
李 潇(重庆大学)
闫渤文(重庆大学)
胡尚瑜(汕头大学)
胡 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文泽国(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硕、博士研究生
雷 洋(重庆大学)
徐 婧(重庆大学)
罗 检(汕头大学)
杨民隆(汕头大学)
陈文昊(汕头大学)
王仕金(汕头大学)
吴 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胡 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余俊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本次灾调受以下科研项目资助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2221002,高性能钢结构体系与抗风减灾,2023.01-2027.12;
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HW2023009,高柔结构抗风减灾,2024.01-2026.12;
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008500,台风、洪涝巨灾链主要承灾体保险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台风、洪涝巨灾主要承灾体脆弱性研究),2023.11-2026.10。
专委会简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是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成立的专业性分支机构,依托单位为重庆大学,秘书组设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委会由122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专家组成,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任主任委员;17位院士、专家任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重庆大学杨庆山教授任兼任秘书长。
“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及风资源评估和高效利用的双重需要:在抗风减灾方面,围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前瞻性的结构抗风理论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用于指导工程实践,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构建防灾减灾现代化体系;在风能利用方面,围绕高性能风电基础设施及其高效利用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在风资源评估与开发、风电工程结构安全保障、风电场智能化运维、深远海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调研咨询工作,组织创新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助推风能利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发展。通过开展工程建设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领域的标准编制、学术研究、宣贯培训等相关标准化活动共同推动工程建设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团体标准的发展,积极为主管部门提供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和政策建议,为委员单位及标准化工作者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
风灾调研工作组简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下设风灾调研工作组。工作组旨在联合协调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展专业化、组织化、高效化的风灾调研工作,在风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收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国抗风减灾理论发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秘书处挂靠单位重庆大学成立常设工作组。
风灾调研常设工作组
工作组目前正在积极建立全国风灾调研网络,如有合作意向,欢迎联系李潇教授(邮箱:lixiao_seanli@cqu.edu.cn)。
编辑 / 徐 婧
一审 / 李 潇
二审 / 杨庆山
声明: “3060”除原创外,均转载自其他媒体/公号,开头明显标示来源, “原文阅读”附有原文链接,一切版权均归原作者
所附网盘下载链接,因数量限制,一段时间后就取消。若仍需下载,请向微信tim_tis或者小编索取
CCTC®
想深入了解碳达峰碳中和
关注更多碳(CO2)资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3060
联系方式:电话:16620430193
微信/邮箱:995201502@qq.com
关注更多气候(狭义/泛义)精彩资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华夏气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