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新的
“世界第一高桥”。
它的桥面距离水面足足625米,
可以比肩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
较北盘江第一桥还高出近60米。
同时,大桥主桥跨径1420米,
同样登顶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
实现了“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壮举。
这就是位于贵州的
花江峡谷大桥,
2025年9月28日正式通车。
这座大桥
由贵州交投集团,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葛洲坝路桥公司,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投资建设,
贵州交投所属桥梁集团、公路集团承建。
我们为何要建一座
如此之高的大桥?
又是怎样在不到4年内
就让它横空出世的呢?
建造它,到底有多难?
世界第一高桥,为何非建不可?
点击视频,一起解锁这座新的
世界第一高桥!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
这是今天贵州的高速公路网,
似乎没什么特别。
但实际上,
它建在一片天堑之中。
PART 1
超级天堑
这里有125.8万座山头,
全省92.5%的面积都是山地和丘陵,
其间还有八条大江和它们所有的支流
共同切割出的一道道深谷。
这意味着,要打通这条
连接六盘水六枝特区
和黔西南安龙县的六安高速,
就必须直面北盘江上极其险峻的一段
——花江大峡谷。
为此,
我们有两个造价相当的选择:
要么坡度较小、路线平顺,
但大桥必须从山顶附近跨过峡谷。
要么降低大桥高度,
但要面临更大的坡度
以及更多更长的隧道。
显然,
工程师们选择了直面625米的高度。
但对一个V型峡谷来说,
在这样的高度上一跨而过,
两岸距离将超过1400米。
用当前世界上桥墩最高的刚构梁桥,
显然并不够高,
就算是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也还不够。
所以,想在这个位置建桥,
这种超大跨度的悬索桥
就是唯一的答案。
那么,
建一座高度世界第一、
跨度也(山区桥梁)世界第一的大桥,
该分几步呢?
PART2
超级工程
很简单,分三步:
先建两座坚固的桥塔,
拉上两根牢固的主缆并加以固定,
再用一根根吊索拉住足够稳固的主梁。
恭喜你,
拥有了一座悬索桥。
其实也没这么简单。
为了让最高262米的桥塔稳稳立在山头,
除了要找寻稳固的山体,
还要把24根巨大的混凝土桩基
深深插入岩层之中。
有多深呢?
——最深68米,
相当于20多层的大楼。
地表之上,
200多米的塔柱被拆分成了40多个节段,
再利用这种“造塔机”,
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
逐节进行浇筑、爬升,
让桥塔以平均每天0.8米的超快速度
向上生长。
和桥塔同时浇筑的,
还有这块巨大的混凝土。
它有多大呢?
大概……这么大!
也只有如此体型,
才能利用自身近40万吨的重量
稳稳锚住两根主缆,
让它们承载起整个主梁的重量,
这就是“重力锚”。
而在对岸,
虽没有空间安放巨大的锚碇,
却能直接“以山为锚”,
将锚碇深深嵌入事先挖掘的隧道中,
这就是“隧道锚”。
有了桥塔和锚碇,
我们终于能架设主缆了。
而这两根远远看去十分纤细的主缆,
实际上有接近1米粗,
足以让人“健步如飞”。
可是巨大的主缆,
又是怎样跨越1400多米的峡谷,
“飞”到对岸去的呢?
比如可以靠它。
这架无人机,
会先将第一根作为开路先锋的绳索,
从一侧牵引至对岸。
接下来,这根“先导索”,
将牵引一根粗绳索过江,
再用这根粗绳索牵引更粗的绳索。
如此“套娃”多次,
就能在两塔间
架起一个悬空的临时施工平台,
这就是“猫道”。
通过猫道上的牵引系统,
就能牵引索股了。
它们每一束都是由91根
直径5.7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
其中的第一束又最为关键。
工程师们必须使用地面全站仪,
联合北斗卫星定位等技术,
将架设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才能让它成为之后所有索股
位置和张力的“基准”。
而当217束索股全部牵引到位后,
利用紧缆机将它们压紧、固定,
才能最终形成一根主缆。
接下来再安装好垂直吊索,
就可以准备吊装主梁了。
但整座主梁实在是太重了,
相当于95架中国最大的运输机运-20。
这显然无法一次性完成吊装,
只能拆分为93个节段,
从中间开始向两边同时拼装。
即便如此,
每个节段也依然超过200吨,
相当于要一次吊起
世界最大风机的所有叶片,
并在随时可能袭来的大风中
完成精准合龙。
到这里
你觉得这座世界第一高桥
难度有几颗星呢?
它的总工程师会说:
“其实没有太多的困难和难点”。
但这并不是“凡尔赛”,
这种底气
来自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和传承。
从某种意义上讲,
建成世界第一高桥,
需要的远不止4年。
它的起点在哪儿呢?
或许……
是在6年前,
平塘特大桥
建起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的时候;
是9年前,
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落成,
并持续霸榜世界最高桥的时候;
是16年前,
坝陵河大桥
第一次在山区突破千米跨度的时候;
是24年前,
我们第一次触碰到
世界最高桥纪录的时候;
又或许,
是早在第一颗北斗卫星
进入太空的时候。
今天,
工程师们也在花江峡谷大桥上
尝试了许多新技术。
锚碇中能精准控温的智能芯片和冷却水管,
能时刻监测风速、风向的激光雷达,
以及能保持毫米级精度的智慧缆索吊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
这些新技术虽“前无古人”,
但必将“后有来者”。
而当更多这样的超级工程拔地而起,
曾经的超级天堑,
也终将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PART3
超级风景
早在设计之初,
这座大桥就不仅仅是将两岸通行时间
从2小时缩减到2分钟的超级通道,
它还是一个巨大的旅行目的地。
而放眼整个贵州,
3万座大小桥梁
也不仅仅串起了一张高速公路网,
还串起了一张极致风景网。
终有一天,
慕名而来人们会发现,
原来“地无三尺平”,
竟是对贵州最大的误解,
因为这里
有一片人造的“高速平原”。
而生长在这里的人们也会发现,
远方不再是到不了的世界,
家乡也不再是回不去的地方。
百万座山头,
终于有机会
找到百万条出路。
就在大桥通车的同一天,
花江峡谷大桥的服务区
也正式投入使用。
人们给了它一个好听的名字:云渡。
一桥飞渡云上,
群山作平原,
天堑变通途。
这是世界第一高桥的使命,
是贵州3万座大桥的使命,
也是全国100万座桥梁的使命。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国资央企精彩动态
尽在国资小新视频号
———— / END / ————
责任编辑丨陈婷
校对丨刘一鸣 程镜睿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星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