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联欢,万里河山披锦绣,一轮明月寄深情。10月5日,以“心在当下,月满人间”为主题,河南卫视《2025中秋奇妙游》再度展开一场关于团圆、文化与未来的叙事。“团圆”为线,串起家国情思、文化传承与时代共鸣;“此时”为念,融汇山河胜景、人间烟火与古今共情。
此时,是共望一轮明月的心跳同频,让团圆成为进行时。此时,是握在手中的一寸时光,即使隔山海,也可共举杯。此时可咏可叹,唱响思念,勾勒人间烟火;此时亦幻亦真,舞出千年梦境、东方意蕴。
以月光为媒、以节日为桥,《2025中秋奇妙游》带我们共赴了一场“天涯共此时”的温情邀约。
超越时空的联系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这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作意蕴深远,气象万千,“玩月”两字妙不可言:中秋赏月,百般况味尽在其中。
提起来中秋赏月的诗作,不得不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这篇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中,苏轼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不朽名作。
节目《飞鸿雪泥》以创意化编创,借助舞者黄琛迪、姜爱东的舞蹈生动呈现苏轼、苏辙兄弟以月为鉴,以酒为媒,虽相隔千里,却心有灵犀的思念之情,展现兄弟之间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该节目以苏轼写下《水调歌头》的文化史实为背景,采用“戏中戏”结构,通过“苏轼”在拍摄现场与导演的互动,引出其人生境遇与兄弟深情。再以超现实手法穿越回与弟弟苏辙共度的青春岁月,最终落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升华,让观众在时空交错中读懂古人对团圆的珍视与对人生的豁达。
同样以酒为媒介,苏轼的《水调歌头》与李白的《把酒问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这样的追问穿透历史的星空,激荡着诗情画意的层层涟漪。
节目《有月亮的地方》以中秋“月”的传统文化意象为核心,依托月亮承载的思念、慰藉与人文关怀内涵,延续古人“借月抒情”的文化传统,同时贴合现代社会中个体情感表达需求,构建传统意象与当代人文的情感联结。
该节目以中秋月光为情感载体,以影视化手法呈现,核心场景为歌手乘扁舟于月光下演唱,通过水面月倒影、逆光剪影、手抚水波等写意画面,搭配月亮灯映照、冷焰火模拟月光粒子、月全食消散等特效,构建唯美浪漫的意境。节目中,歌手以“月光使者”的身份,用深情舒缓的歌声将月色化作精神慰藉,传递“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月亮”的温暖内核,实现抒情表意与视觉美学的统一。
在视觉呈现方面,以“月光意境”为基底,打造“扁舟映月”的核心画面,通过影视化场景营造唯美的空间环境。在情感表达方向,以“抒情慰藉”为基调,通过歌手深情演唱的状态、与水波的细腻互动、随歌曲情绪递进的肢体表达,将抽象的“关怀”与“希冀”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共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来自《2025中秋奇妙游》的深沉祝福:虽然人与人之间有距离,但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信念和情感联系起来。这种超越时空的联系,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耳目一新的创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叙事中,充满了对仙女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和想象。“天女散花”作为一个经典的故事,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唐代顾云在《华清词》中写道:“散花天女侍香童,隔烟遥望见云水。弹璈吹凤清珑珑,丹砂黄金世可度。”古往今来,“天女散花”频频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舞蹈《天女散花》使这一幕变得具像化。
节目由迪丽热巴领衔,以民间传说“天女散花”为主题,以脱胎于神仙画刻本的复原妆造,打造绝美的中国传统服饰造型,全方位塑造兼具传统文化浓度与现代审美的“天女/神女”形象。节目中,衣袂飘飞的舞蹈动作编排,结合中国舞、威亚及高空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天衣飞扬,满城风动”的中式视觉美学。在后期制作中,全力发挥河南卫视一贯擅长的视效能力,将前期置景与后期包装有机结合,塑造出了极富幻想、飘逸灵动、美轮美奂的镜头奇观。
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纹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的认知与艺术表达。作为中华文明的视觉化体现,精美的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承载了古人对自然、宇宙、生活的理解和美好祝愿的符号。中国纹样元素的发扬与集成,离不开历代艺术家和工匠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今天的中国纹样已成为5千年中华文明给当代生活的浪漫馈赠,这是文化自信、民族认同,也是视觉勋章。
节目《流光织梦》以身体为“针”,以舞蹈为“线”,将中国纹样中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之境与舞蹈艺术相融合,在中秋之夜将“织”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吉祥图画,运用身段手势与肢体变化的精湛演绎,展现轮回不息的永恒之美。
该节目以“舞蹈生成纹样”为视觉主线,结合实时交互影像技术与动态追踪,将舞者的动作路径转化为传统纹样的笔触与结构。舞段结构从单一纹样逐步发展为复杂组合,情绪从沉静虔诚过渡到磅礴恢宏,最终以“纹样织就”完成仪式般的视觉盛宴,突出“纹以载道、舞以传纹”的当代艺术表达。
以宋朝的“古人徒步自驾”为创意载体,节目《走马看人间》结合歌曲欢快的曲风,表现古人那份驰骋于山河之间,摆脱尘世束缚、追寻悠然的美好心境。节目由自驾游的刘端端为引线,展现8名女团成员化身不...格的古代女子,驰骋于山河之间,摆脱尘世束缚、追寻悠然心境的旅程。呼应歌词中“走马看人间,只为春色流连”的洒脱内核,传递“不为功名折腰,享受人间自在”的生活态度。
中秋月圆之夜,一束皎洁的月光洒在古画《狸猫扑蝶图》上。工笔画中的猫被一只翩跹的蝴蝶引出画卷,幻化成一位灵动俏皮的女子。节目《妙妙人间》打造了一个充满中国风的奇幻空间:从古画中走出,张含韵将猫的好奇天性融入歌曲,她在月下庭院中探索嬉戏,追逐蝴蝶,戏水撩月。初遇水中月——不解诗人举杯对月为何意;与月光共舞——观察世间百态,感受团聚温暖;望月满人间——万家灯火,领悟月是圆满;通过一系列拟态歌舞,尽情享受这“妙妙不可言”的人间。
深沉的家国情怀
“今夜家家剪月影,贴满南窗与北窗,借得北斗接星芒,海峡潮生同波长……”节目《圆月》是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横跨两代人的归途。以月亮为时空纽带,节目通过视觉化手法,展现两代人跨越时空的归乡之路,诠释深沉的情感。
该节目以写意散文的方式叙事,让月光与倒影、现实与回忆悄然交错。眼神与影子在讲述,一步一景,皆是乡愁。月亮是整支片子的情感线索,它见证着离别和乡愁,也照亮了归来的那一刻。在月光如水的意境中,勾勒出血脉无法阻隔的深厚情感。
在节目《想把我唱给你听》中,各行各业的人们汇聚一堂,唱响此起彼伏的热烈心声。挥舞的五星红旗与音浪汇成“爱”的海洋,把“小我”唱给“大家”听,诠释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当巨幅国旗被缓缓展开,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真挚的笑容,这不仅是一场快闪合唱,更是一首献给祖国的“告白”,是一次全民的情感动员与表达。
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歌声回荡。《玛依拉变奏曲》以宏大磅礴的交响乐为基底,搭配花腔女高音“国家队”成员常思思的“潮音”唱功,民族旋律与花腔技巧碰撞交融,呈现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听觉盛宴。
在草原音乐会上,常思思带来别开生面的表演,歌声吸引了众多援疆支教及当地牧民,更让几组少数民族少年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人骑马驰骋,有人驾车奔赴,亦有摩友风驰电掣,身影与蓝天、草原、雪山相映成趣,恰似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流动乐章。最终,众人在雪山环抱的草原篝火晚会上与常思思相聚联欢,载歌载舞间共同合唱,中华潮音唱响,民族歌声嘹亮,生动展现出多民族交融共生、美美与共的鲜活图景。
《玛依拉变奏曲》由作曲家胡延江基于哈萨克族经典民歌《玛依拉》改编创作,在保留民族音乐内核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作曲技法构建变奏结构。明月当空的壮阔夜景中,众人望向夜空,后期合成的烟花冉冉升起。这一次,让世界听见兼具民族底蕴与时代活力的“最炫中华民族风”。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圆——它是天地运行的轨迹,是餐桌上的一枚月饼,是彩陶上的一笔纹样,更是56个民族共望的一轮月。串联节目以“圆”为精神线索,从地理、生活、文化、民族四个层面展开,构建一场贯穿天地、人间、历史与国家的中秋情感仪式,表达“世界再大,终归团圆”的东方哲思与民族认同。
依托“山河共此时—烟火守团圆—月印千年心—同心皆故乡”四重篇章,串联节目以“圆”为魂,从山河大地到万家灯火,从千年文明到民族同心,逐层深入中秋的文化内核与情感实质,完成一场从地理到精神、从个人到国家的团圆叙事,传递“心圆即故乡,月明人团圆”的永恒主题。借助极具仪式感的视听语言,将“圆”从自然符号升华为文化象征与情感共识,打造出一场既有文明厚度又具情感温度的中秋礼赞。
昂首开花,低头结果
“有⼈说,我⼀直在变。就像⼀朵花,脆弱中盛开,决然中落下,然后深深扎⼊泥⼟,结出⼀颗颗饱满的果,化作⼀道道纯粹的⾹。每⼀步都是涅槃,每⼀步也都是重⽣……”节目《落花生香》采用“讲述 舞蹈”双线叙事,通过杨丽萍的自述引出主题,再以三段式舞蹈结构花落、果生、香成结合色彩情绪演变(绿→红→金),将落花生的自然生命轨迹与人的精神成长相呼应,最终升华为中秋团圆与大地馈赠的礼赞。
昂首开花,低头结果,花生堪称植物界的谦谦君子。盛夏时节,它挺直茎秆,将金...的蝶形花冠举向天空,如一只只栖息的蝴蝶,在阳光下舒展羽翼。这绽放的姿态,与桃李的争艳无异。但花生的绚烂,绝不是为炫耀而生。当花瓣凋零,花生的子房柄便悄然向地弯曲,将果实送入黑暗的土壤。“藏”与“露”的辩证,在花生身上达成完美平衡:它以绽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匍匐的姿态滋养众生,那些沉埋地下的果实,才是岁月最厚重的馈赠。
“享受春风丽⽇,也渴望⼟地的滋养,期待灵光乍现,更沉迷时间的锤炼。而我们,终将在无数次蜕变中,收获更加清澈的自己”。这是杨丽萍的内心独白,也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里,我们用传统文化的美好意象讲述中国故事:传统文化、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共同描绘出魅力无穷的文化新景观。既通过科技赋能、审美升维,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奇观视效;也试着贴近年轻视角,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表达、可触可感的可视化传播,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传扬好中国声音。
花落⽣⾹,⼈间有味。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恰如杨丽萍所说:“我总在挑战甚⾄颠覆过去的⾃⼰,但对美的追寻与探索,却从未改变。”
关注河南卫视公众号
回复“中秋壁纸”
即可获取高清原图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赵牧笛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