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东极岛》,是烂片吗?

东极岛

评价为何两极分化?

国庆这几天很多电影都网络上线了,今天下午看了《东极岛》,这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

有的人说电影拍得很好,是国内一部海难大片,主角们(朱一龙,吴磊,倪妮)演得也挺好,看得也很爽很解气;但也有人说这就是烂片,尤其是对比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电影内容显得不那么尊重历史和真正的渔民英雄。

那《东极岛》到底是好片还是烂片呢?

首先声明,在此之前我没有看过纪录片,那么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怎样评价这部电影呢?

先来说好的部分:

你从很多方面都是可以看到作品的诚意的:比如堪比大片的音视觉效果;演员细腻娴熟的演技,以及超高难度的水下动作戏(尤其是两位男主角);还有非常用心的实景拍摄……

从这些角度来说,电影当然不错。

节奏安排也还合理,我也是一口气看下来的,所以我觉得完全达不到“烂片”的程度。

但是,确实也有违和和割裂的地方存在,因为阿赑(朱一龙饰)出现的时候,我意识到作者这是想拍“孤胆英雄”那种感觉的“美国大片”,还给他配备了出生入死的兄弟阿荡(吴磊饰),以及情比金坚的爱人阿花(倪妮饰)。

而这三个人在渔岛都算得上“异类”。

他们都是被吴老大(倪大红饰)救之后养大的,不同的是兄弟俩被认为有“不详”的海盗血统,所以和渔民们并不生活在一起。

渔岛早就被日本人占领了,渔民们不能出海,孩子们学日语课本,所以他们所有人都在“忍耐”。

随着一名白皮肤蓝眼睛的英国人托马斯·纽曼被阿荡从海里救起,一起变得不一样起来。他是一名从日寇手中逃离的英军战俘,而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名为里斯本丸号的巨轮上,还有1800名和他一样身份的英国人。

东极岛

日本人想要将他们所在轮船的船舱里,让他们的罪恶随着沉船一起沉入海底。

不巧的是,被阿荡救下的托马斯·纽曼打的出现,破了他们的如意算盘,事情“即将”败露,所以他们着急抓到这个英国人消灭罪证,也以此为由,为渔岛上的普通渔民展开了残忍的屠杀。

一个个手无寸铁的渔民,孩子们倒下了,包括吴老大,以及阿荡。

有死亡的地方,就有觉醒。

随着弟弟的死亡,原本只想逃离渔岛的阿赑“欲望”发生转变,这时的他只想为弟弟报仇,并且救出即将沉没的那1800个英国战俘。

而另一边,倪妮饰演的阿花也在各种死亡气息的催促下觉醒了,主动打破了“女人不能出海”的规矩,带领全岛的兄弟姐妹们出海相救,只为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海上有难,必救”。

最后在大家齐心协力,不顾生死的援救和对抗中,终于取得了成功。

看完影片的四分之三我依然觉得这是个人英雄主义,可到后面(加上专门去了解了下这段历史),我知道这应该是属于“一群普通渔民”的英雄主义,这也是让我觉得最割裂的地方。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东极岛的渔民们从来就不是只会忍耐的怂货,也不需要别人的英雄主义来感化和觉醒他们,他们救人是出于本能和祖训。

所以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这应该是东极岛的故事,是属于一群人的故事。

可是在影片中,绝大多数的渔民中却是被动的,思想缺失的,他们需要岛上的“异类”以及同胞的“死亡”才能觉醒,从而去参与这场“人道主义救援”,在此之前,都是两兄弟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战场。

东极岛

所以看到最后,我记住了个别人的名字,而并非记住了东极岛这个群体,这也是我觉得电影最失败的地方。

同样是爱国题材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处理得就很好,电影结束时,我能记住南京沦陷下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和身影,包括那个心中还存着一丝仇恨的汉奸,他们就是无数个普通人的缩影。

所以,《东极岛》的评价会两极分化就很合理了。

因为一部分人不了解那段历史,当成一个全新的故事去看,那它就是导演和演员的诚意之作;而另一部分人是了解那段历史的,所以会审视作品中虚构部分是否合理,一旦出现“违背历史的不合理”,那自然是要“拜拜了您嘞”。

当然,于我个人而言,我没花钱买票去电影院,也就不作单一的评价去否定那么多人的心血了。

但《东极岛》的争议,也成了我去了解这段历史的契机,之后我会愿意去看下这部纪录片,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去看看。

电影可以虚构,历史不容更改。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更像是一根引子,拉出了沉在水面下的那段历史巨轮。这又何尝不是一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呢?

◣ ◢

≥ ✦

Now Ending

|往|期|好|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