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祥-武汉大学二级教授

朱炳祥

《朱炳祥》,此词条收录于10/07,仅供参考

      朱炳祥,1949年11月生,江苏靖江人,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民族研究》编委。曾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2007年5月-2013年5月),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2007-2014),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

      早年提出“文化发生学”的概念并出版了系列专著,受到哲学家张岱年、民族学家刘尧汉、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等著名学者的褒扬,被认为具有“开创性”、“首创精神”。1990年代,将学术实践转向人类学研究,自1995年起,在彝族、白族、土家族进行过长期田野工作,其中在大理周城白族村进行过为期800多天的田野工作(包括2000年全年的完整周期)。其间从田野材料出发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被认为“以中国民族学案例修订了国际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自2011年以来,在对国际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与“后现代民族志”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民族志”的学术理念,已经出版《对蹠人》系列民族志三卷,受到人类学界关注与重视。有专家评论《对蹠人》系列民族志具有开创意义,“称得上与西学对话的哲学人类学佳作”。2018年退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