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撞死3人家属还威胁死者母亲,拒赔20万 威胁灭口!醉驾女174码撞死3人 澎湃标题有多..

在2024年9月22日深夜,河南信阳明港镇333省道上,一场惨绝人寰的交通惨案震惊全国。这段限速仅40km/h的路段,本应是普通民众安全出行的保障,却成了醉驾肇事者黄X的“赛道”。她的血液酒精含量高达203mg/100ml,超过醉驾标准2.5倍以上,以惊人的174km/h时速——几乎媲美赛车的速度——追尾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摩托车。车上是一对年仅20岁的年轻情侣,以及他们年仅2岁多的侄女(距3岁生日仅剩3天)。三人当场惨死,鲜血染红了省道,三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更令人发指的是,肇事方及其家属的态度冷漠至极:事发后非但未道歉或赔偿,甚至公然声称“没犯多大错”,拒绝支付区区20万元的赔偿。更恶劣的是,一审后竟找人上门威胁死者家属,试图通过恐吓来逃避正义的审判。这起案件不仅是交通事故,更是赤裸裸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引发全民对司法公正和公共安全的强烈关注与愤怒。

在这样铁板钉钉的罪行面前,一些媒体却选择了“洗白”之路。澎湃新闻,作为一家自诩“主流”和“专业”的媒体,其报道标题赫然写着“女生驾车撞死三人”。“女生”?这词听起来多么清纯、多么无辜,仿佛肇事者不是一个醉酒超速的杀人凶手,而是一个背着书包、楚楚可怜的校园少女。

为什么不在标题中直言“醉酒驾驶”?为什么不点明“超速335%”的惊人事实?为什么不提及“拒不认错、拒赔20万、上门威胁死者家属”的劣迹斑斑?澎湃新闻的“大记者”们,似乎故意用“女生”这个模棱两可、充满暧昧的词汇,来淡化驾驶者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出一副穿着校服、弱不禁风的形象。女生是什么生?研究生、博士生,还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偶像练习生?叫“女生”就可爱了?就免责了?这种用词,不仅丢掉了新闻的中立和客观,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女生撞死3人家属还威胁死者母亲

这不是简单的用词失误,而是媒体在有意无意间为犯罪者开脱。文科生常常抱怨在社会上求职难、遭受歧视?来看看这种新闻标题吧!一个喝了一整瓶酒醉驾、超速如飞、事后拒不认错的行凶者,本该被钉在耻辱柱上,结果澎湃新闻一笔带过,用“女生”概括一切。更别提加害者还威胁死者母亲,难道这篇狗屁新闻的作者就没有母亲吗,不懂得将心比心吗?

这种案件跟性别有半毛钱关系?仿佛在他们心里,“女”字就是一张免死金牌。反观受害者:一对20出头的年轻情侣,带着2岁侄女出门玩耍,正常行驶却被撞得尸骨无存。死者母亲在视频中悲痛欲绝,要求严惩凶手——这本是天经地义的正义呼声。

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文艺和新闻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可澎湃新闻呢?在这个案件中,黄某作为醉驾肇事者,她以174km/h的速度在限速路段横冲直撞,不是简单的“交通事故”,而是对人民群众的无情碾压。受害者是普通的无产阶级家庭。

澎湃新闻通过“女生”一词的粉饰,试图模糊阶级界限,淡化罪行的严重性,这正是毛主义批判的“修正主义”路线——这篇新闻报道,就是这样的毒草,它不服务于人民,而是服务于那些“没犯多大错”的犯罪者,企图通过性别叙事来转移视线,维护社会不公的现状。

最后,我们注意到知乎上一个点赞数最高的回答,讽刺得淋漓尽致:“经过知心大姐姐的开导,女生原谅了死者母亲!春风法官当庭判决女生无罪,死者母亲情绪激动,说了句做人要凭良心,喜提15天 罚款10W。”

当然,这方面只是这个知乎网友的个人想法,不代表我们立场,我觉得澎湃其实也没那么糟糕,比起前主编胡XX所在的环XX报,我觉得还是有进步的地方的。至少,他还是讲出来了,还是可以澄得清楚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