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黑糖文字局,请设置为星标以获取稳定推送。
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最近又布道了。
这一次,他重新定义了“捡漏”。他说,那些放了几年,随着市场水涨船高而增值的玩意儿,不能算捡漏。那是价值投资,是专业人士的游戏。
真正的捡漏,必须是“啪”的一下,一瞬间的事。你得在当下,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低价,买到一个所有人都公认的“大便宜”。
这番话,如同一剂强效春药,精准地注射进了无数个烦恼生计的灵魂里。那些在写字楼里耗尽青春,在A股里失去信仰的人们,仿佛突然看到了生命之光。
马老师用他一贯温文尔雅的语调,再次为他们指明了一条通往财富自由的捷径。一条看起来如此古典、如此风雅,又如此充满奇迹的秘密通道。
只是,他没说,这条路的尽头,通常不是宝库,而是屠宰场。
/壹/
我奶奶曾经说过怎么挑西瓜。
她说,要看瓜蒂是不是蜷缩的,瓜皮的纹路要清晰,声音要够脆。这是一套包含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组合拳。
它没什么科学道理,但你就是会觉得,掌握了这套方法,就掌握了某种神秘的权力。你能在几十个一模一样的西瓜里,精准地找到最甜的那个。这是最朴素的生存智慧,是用最低的成本,去博取最大的确定性。
我们一生都在学习怎样挑选,从菜市场的颜色,到人生路口的抉择。
可是挑西瓜的玄学,就算失败了,损失不过三五十块。但马先生口中的“捡漏玄学”,赌注是你的人生。
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兜里揣着父母给的五万块生活费。他在深夜的出租屋里,就着泡面的热气,刷到了马先生的视频。
那一刻,他觉得视频里的每个字都在发光。什么叫“缘分”?什么叫“眼力”?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词吗?我看过那么多鉴宝视频,凭啥发财的不能是我?
第二天,他就会冲进潘家园,或者任何一个看起来神神秘秘的古玩城。他会像我奶奶挑西瓜一样,在一个个摊位前,试图找到那个天选之漏。
他会死盯着一个破碗,开始疯狂脑补它和某个皇帝的风流韵事。卖碗的大爷,嘴里吐出的每个故事,都像精确制导的导弹,轰炸着他最后一点理智。
他那五万块肯定花得出去,但他换回来的,决不是一个通往财富自由的钥匙,而是一张通往家破人亡的单程票。在那场交易里,他买到的唯一真品,是他自己那个破碎的梦。
这种幻觉如此甜美,以至于你忘了去问,为什么在这个连呼吸都要付费的时代,偏偏有人为你保留了这样一条通往天堂的捷径?
/贰/
答案很简单,因为相较于另一碗“毒鸡汤”,马老师这碗,闻起来更香。
当下,社会上盘旋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成功学”叙事。
第一种,是资本家们熬的。他们苦口婆心地劝你:年轻人,要奋斗,要务实。996是福报,画出的大饼是你应得的荣耀。你要像一颗螺丝钉,在你的工位上,燃烧自己,照亮老板的财务报表。你要心甘情愿地当一头好牛马,并为自己能拉磨而感到自豪。
这种PUA,过于直白粗暴。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觉得反胃了。
于是,马未都先生们,就端出了第二碗汤。
这碗汤,要精致得多。它告诉你,别去当牛马,那太蠢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四两拨千斤”。你看,这里有一个“文化”的赛道,它不看你的背景,不看你的资本,只看你的“眼力”和“缘分”。
你不需要996,你只需要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去一个正确的地点,遇到一个正确的破碗。你的人生,就能瞬间超车。
两种话术,一个让你绝望地“认命”,一个给你虚假的“希望”。
但后者的危害性,远胜于前者。前者只是想榨干你的劳动力,而后者,是想直接吞噬你的灵魂。它让你相信,有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成功,有一种可以绕开所有规则的捷径。它把赌徒心理,包装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化修行。
当一个年轻人,既不想当牛马,又想获得世俗的成功时,马先生的“捡漏论”,就成了他唯一的精神鸦片。
但最可怕的是,当你真的拒绝了当牛马,选择相信马先生,并且奇迹般地“捡漏”成功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噩梦,才刚刚开始。
/叁/
恭喜你!你用省吃俭用的五千块,买到了一个专家估价百万的宝贝。
欢迎来到地狱的第二层。
你以为的剧情是:专家认证,媒体报道,拍卖行争抢,你一夜暴富,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实际的剧情是:你把那个宝贝藏在床下,每天疑神疑鬼,觉得全世界都是贼。
怀璧其罪嘛,你不敢告诉任何人,因为你知道,一个普通人,怀里揣着一块和自己身份不匹配的黄金,是非常危险的。
你鼓起勇气,去找一个电视上看起来仙风道骨的专家鉴定。他可能会和蔼可亲地告诉你,东西不错,但“有点小问题”,他可以帮你“处理一下”。几天后,他会把一个一模一样的高仿A货还给你,并祝你好运。
你也可以去找一家看起来富丽堂皇的拍卖行。客户经理会热情地接待你,让你签一堆你看不懂的合同。然后,你的宝贝可能会“流拍”,或者以一个低得离谱的价格“成交”。最后,你不仅没拿到钱,还欠了拍卖行一大笔“服务费”。
你进入了一个黑暗森林。这里没有法律,只有潜规则。每一个向你微笑的人,都可能在计算着怎么把你连皮带骨吞下去。
你手里的宝贝,不是财富,是引来鲨鱼的血。你不是天选之子,你只是一只误入猎场的羔羊。
你这时候才会明白,那个卖给你宝贝的大爷,已经是这个链条里,最仁慈的一个。他只要你的钱。而你接下来要遇到的人,他们想要的,是你的命。
你以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个孤立的“坏人”,但其实,你对抗的是一个庞大、精密、且以文化为名的狩猎系统。
/肆/
马未都为什么难以被撼动?
因为批评马未都,就像是在批评可口可乐的广告。你觉得广告拍得不好,但可口可乐公司根本不在乎,只要还有人因为看了广告去买可乐,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马未都,就是中国收藏生态这个庞大产业链的“首席广告官”。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品牌图腾。
这个产业链,精密而高效。上游是盗墓的和造假的,负责“生产”。中游是各种掮客和所谓的“专家”,负责“包装”和“认证”。下游是拍卖行和富商权贵,负责“资本运作”和“价值变现”。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但它需要一个东西来维持运转: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也就是那些看了广告,信了故事,揣着钱冲进来的“捡漏者”。
马先生的工作,就是生产这些广告。他用自己的学识、名望和口才,为这个血腥的产业链,披上一件温情脉脉的文化外衣。他的“捡漏论”,本质上不是一种观点,而是一篇布道词,一本“入教指南”。
他负责告诉你,这个...是多么的公平和充满奇迹。他负责点燃你的贪婪,并将其美化为“缘分”。他负责让你相信,你就是下一个幸运儿。
至于你冲进去之后,是死是活,那不关他的事。广告官,只负责拉人头,不负责售后。
所以,批评他是没有用的。你不是在批评一个人,你是在挑战一整个利益共同体的“商业模式”。这个共同体,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们的“首席广告官”。
让有钱人玩他们的收藏去吧,至于没“眼力”的你我,如果不想掉进被挖开的坟墓,就别走那么多的夜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