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近期多篇“温情公关文”遭到网友质疑后,创始人贾国龙又清空多个社交媒体账号。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多个社交账号已清空
9月28日,有媒体报道,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的小红书账号、微信视频号内容被清空;微博账号中最新动态发布时间为2024年;抖音目前仅保留了一条2024年9月30日发布的视频作品,内容为“大熊专访贾国龙”,谈及西贝餐饮成长史,称西贝是西北菜领域佼佼者、年营收达62亿等。
此前,西贝官方号“西贝品味早读”发布的多条内容引发舆论争议,包括《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等。目前这些内容均已被删除。
9月27日上午,西贝官方客服表示,“西贝品味早读”分享的故事均为真实发生,平台系公司内部学习渠道,“部分视频或文章删除,是因为顾客和员工遭受网暴,所以下架了。”同时,视频号“西贝品味早读”已设置私密账号,需要对方同意关注后才能查看内容。
贾国龙此举被网友解读为与争议事件切割。
在与罗永浩最初的预制菜之争中,贾国龙坚称 “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宣布西贝全国 370 家店全部开放。但在开放后厨探访 2 天后,贾国龙便以 “兼顾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 为由喊停。当时,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称西贝厨房探访是大型翻车现场,让顾客看到不少原料与菜品为预制的包装冻品,与大众认知中的菜品新鲜有一定差异。
9 月中旬,一位餐饮公司老板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近期他所在的多个汇聚全国顶尖餐饮品牌创始人的群里,几乎都清一色地支持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这一现象背后,是餐饮从业者对预制工业化的普遍认同。另一位餐饮人士表示,现阶段争论预制菜的定义并无实际意义,贾国龙引发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菜品售价偏高却态度强硬。也有店员表示,网络舆论对生意多多少少有影响。对于此次贾国龙的清空个人账号举措,有分析指出,这意味着贾国龙此前通过个人 IP 绑定品牌的策略失败。
从西贝事件看企业家IP打造:六大原则不可忘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家IP的打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贾国龙和西贝近期的一系列风波,为众多企业家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企业家IP塑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借此契机,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企业家IP打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关键原则。
IP口碑信誉最重要对于公众IP而言,口碑和信誉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资产,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流量与曝光度。因为良好的口碑与信誉,是消费者信任的基石,能够驱动消费者产生持续的购买行为,并自发为品牌进行正向传播。
以今年年初网红李维刚带货牛肉卷事件为例,当网友质疑其售卖的原切牛肉卷为合成肉时,李维刚没有逃避。他迅速做出回应,表示厂家有检测报告,自己也会单独送检,承诺若有问题,先赔付消费者,再和厂家交涉、打官司。随着事件的发酵,他进一步致歉,决定按最高标准买一赔十先行赔付。这种主动承认问题、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不仅没有让他的IP形象崩塌,反而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好感与支持,其抖音粉丝较事件发生前涨粉千万 。李维刚用行动证明,即便面临危机,只要坚守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就有可能转危为机,强化自身IP的口碑。
维护口碑的关键在于建立“消费者至上”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的每一处细节。从产品研发阶段,就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力求打造出真正满足市场的产品;到售后服务环节,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问题与反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消费者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在营销宣传时,传递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不夸大、不虚假;面对危机,更是以消费者权益为出发点,妥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与信誉。
面对事实别犟嘴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时代,任何试图掩盖事实的行为都如同掩耳盗铃,最终只会被无情揭穿,使企业与企业家陷入更严重的信任危机。当问题出现时,坦诚面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公众对于企业犯错,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容度,毕竟人非圣贤,企业在复杂的经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但公众对欺骗行为的容忍度几乎为零,一旦发现企业有隐瞒、欺骗之举,将会对企业和企业家IP产生难以逆转的负面印象。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问题暴露的第一时间,迅速承认错误。拖延只会让问题愈发严重,主动认错体现的是一种担当与勇气。同时,要向公众提供完整的事实真相,不遮遮掩掩、不避重就轻,让公众了解事情的全貌。并且,给出具体、可执行的整改方案,明确告知公众将怎样解决问题,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这三个步骤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危机处理时重建信任的关键路径。
IP不要越界IP需要清晰认知自己的专业边界。在西贝事件中,贾国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以餐饮专业的身份试图教育消费者预制菜的定义与标准。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且多元,消费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广泛,这种“专家心态”极易引发大众的反感。如今的消费者更渴望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而非被高高在上地说教。 企业家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在面对不同观点与质疑时,学会倾听专业意见。特别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要盲目自信,要敢于放权给专业人士。比如在危机处理时,专业的公关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的技巧,能够根据舆情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若企业家仅凭个人喜好与判断做出决策,很可能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只有尊重专业,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家IP的形象与声誉。
敢于认错认错并非示弱,相反,它展现的是个人的成熟度与责任担当。在商业世界里,没有人是完美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却能决定企业与企业家IP的走向。那些勇于认错的企业家,会让消费者看到他们的真诚与负责,反而能够赢得消费者的理解与尊重。 正如李维刚在牛肉卷事件中的表现,他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弥补消费者的损失。这种担当让消费者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不仅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收获了更多的支持。与之相反,若企业家一味逃避、拒不认错,只会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信任,最终失去市场。
主动批评和学习聪明的IP懂得主动自我批评,善于从过往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前预设风险预防机制。在网红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众多网红翻车事件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前车之鉴。从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问题,每一次翻车背后都反映出IP在运营过程中的漏洞与不足。 企业家要时刻保持警惕,审视自身企业与IP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定期对企业的产品、服务、营销等环节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关注行业动态与市场变化,学习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与IP管理水平。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主动预防风险,远比被动应对危机要明智得多。
化挑战为机遇凡事皆有两面性,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进步的契机。若西贝在预制菜风波以及“温情公关文”争议初期,能够积极把握机会,完全可以实现一系列华丽的转变。例如,率先推出“透明厨房”计划,让消费者亲眼见证菜品的制作过程,无论是预制菜还是现做菜,都做到公开透明,消除消费者对菜品质量与制作方式的疑虑;建立行业首个预制菜使用标准,凭借自身在餐饮行业的影响力,为预制菜的规范使用树立标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发起餐饮行业诚信联盟,联合其他餐饮企业,共同倡导诚信经营,提升整个餐饮行业的公信力。
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危机,更能将危机转化为展示企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良机,进一步提升企业与企业家IP的形象。可惜的是,西贝未能抓住这些机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但这也为其他企业家敲响了警钟,面对危机时,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与IP价值的重塑。
西贝致歉后:门店客流下滑、员工情绪受影响,9项调整陆续推进 在预制菜风波后,多位西贝门店的员工称受到了不小影响。
有店长告诉澎湃新闻,舆论风波确实影响了生意,风波后的首个周末,客流下降约三成到四成。也有店员表示,网络舆论对生意多多少少有影响。除了客流承压外,也有门店称员工受到舆论风波的影响,情绪低落。
西贝在9月15日下午发布致歉信,称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西贝始终坚守严格的食品安全底线,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西贝全体伙伴已积极行动起来,就顾客关心的问题进行逐一改善,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致歉信还指出,2025年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以下调整:西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牛肉酱,调整为门店现炒;儿童餐牛肉饼,调整为门店现做牛肉饼;儿童餐鳕鱼条,调整为门店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烤羊肉串,调整为在门店现切、现串、现烤;猪排烩酸菜中猪排半成品,调整为生排骨,在门店现炒;酥皮肉夹馍卤肉,调整为生肉在门店现卤;手撕椒麻鸡,调整为生鸡在门店现煮;燕麦小米粥中的金瓜泥,调整为门店现熬小米粥,加入新鲜金瓜片熬制。
另一家西贝门店店员则表示,最近网络舆论对生意多多少少有影响,“我们也看到网上的一些评论,最近确实人少了一些,不过现在工作日晚上人也还好,没有少太多,周末可能会少一点。” 上述静安区西贝门店店员还表示,目前门店已接到总部的调整通知,正在陆续推进相关菜品的调整,比如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牛肉酱,后续将改为门店现炒。“这些调整都是逐步推进的,有的菜品可能原材料还在对接,后续会慢慢落实到位。”该店员说。
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对西贝的评价出现了变化。有消费者在评论中写道:“经过这次预制菜风波,对西贝的好感度下降了,虽然道歉了也有调整,但还是会观望一段时间。”也有消费者表示:“希望西贝能真的做出改变,把品质和诚信做好,还是愿意再给机会尝试的。” 西贝此次风波也引发了餐饮行业的关注与思考。有餐饮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食材新鲜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餐饮企业应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如实告知菜品的制作工艺和食材来源,避免类似的信任危机。同时,在面对危机时,企业的应对策略和态度至关重要,及时、诚恳的道歉和切实的整改措施是挽回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
对于此次贾国龙的清空个人账号举措,有分析指出,这意味着贾国龙此前通过个人IP绑定品牌的策略失败。未来,贾国龙能否带领西贝从“危机公关”转向“实质性变革”,将是品牌能否重生的关键。
成功的企业家IP打造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 **周鸿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通过频繁现身短视频平台及直播间,分享科技前沿动态、探讨网络安全问题等,打造了极具个性的企业家IP。他还发布如“卖掉迈巴赫,拥抱国产新能源”等动态,分享落水花絮、进行探厂探店等,展现亲民一面。截至2024年11月24日,其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合计超千万,抖音平台超830万。他的IP打造为360集团带来了实际效益,如为360 AI搜索进行宣传推广,两期短视频就为其App带来数万下载用户,经济价值超百万。
来源百度百科
- **雷军**: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是典型的流量型企业家IP。他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超过3500万名粉丝,通过分享创业经历、产品理念以及个人生活,塑造了亲民、务实的品牌形象。其个人形象与小米品牌深度捆绑,外界往往将小米与雷军划等号。雷军的流量体质助力小米产品获得了广泛关注,如小米汽车SU7在上市230天就迎来第10万辆下线,这与雷军的宣传推广有一定关联。
来源百度百科
- **周云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则是另一种IP打造模式。原本海尔专注研发,较少让企业家走向台前,周云杰也鲜少出现在热搜中。但在全国两会期间,因“全网都在问他是谁”而意外走红,海尔官方微博配合喊出“你一票我一票周总马上要出道”,其抖音账号粉丝两天破100万。不过周云杰表示不想当网红,希望大家更多记住海尔的品牌、服务和产品,他是在顺应流量趋势的同时,仍坚守企业品牌为本的理念。
来源百度百科
- **任正非**: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打造的是“精神图腾”式的企业家IP。他通常选择在后台,很少参与具体业务宣传,只代言华为的价值观,如强调“活下去”“奋斗者”等理念。在华为发布的管理层大合照中,任正非也往往站位靠边。这种模式让华为形成了制度大于个人、分工大于光环的品牌逻辑,任正非作为“执棋者”,成为华为的“紧急按钮”,在危机时输出战略定力,确保品牌价值观稳定。
来源百度百科
- **马斯克**:特斯拉和SpaceX等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通过一系列策略将自己打造成全球知名的“超级IP”。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大胆言论,分享关于电动汽车、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前沿想法和计划,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科技梦想的执着追求,吸引了全球大量粉丝关注。他的IP影响力对其企业市值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让特斯拉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来源百度百科
企业家IP打造存在诸多痛点,包括人设易崩塌、内容创作难、风险应对难等,选择合适的赛道,更好的为自己IP打造乃至企业未来去更好的树立榜样才是企业家IP打造需要的事情,IP打造慎重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