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总裁 Co-founder and CEO
MDPW Consulting Firm × 王总裁说 | 联合出品
一、背景: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
由泰国总理佩通坦(泰国前首相他信之女)主动作出电话联系
接通对象为柬埔寨前总理、现任参议院主席洪森
此次电话通话总时长:
17分06秒
电话录音泄露日期:
2025年6月15日(星期日)
首次泄露的是精剪版的 9 分钟音频片段
洪森本人亲自在其社交媒体官方账号上发文,确认该通话属实,并主动透露:
“我已将录音发送给约80位政府及军方高层,以便透明沟通。”“如有需要,我可以公开全部17分钟通话内容。”
“电话门”事件关键节点时间线一览:
时间
事件
6月13日
通话发生(由佩通坦致电洪森)
6月15日
洪森泄露通话片段(9分钟版本),首次引爆网络
6月16日
泰国社交媒体发酵,舆论爆炸,“总理下台”成为热搜
6月17日
佩通坦召开记者会承认录音属实
6月18日
泰自豪党宣布退出联合政府,执政联盟失去多数席位
6月18日以后
洪森表态:“我愿意公开17分钟完整版录音”;柬方宣布将边境争议提交国际法院审理
王总裁点评:
这不是一次简单“无意中泄露”的外交事故,而是一次洪森精心操盘的“舆论战术性通话”!选在周五晚通话,周末放料!舆论酝酿→媒体发酵→周一引爆,节奏之“精准”,刀法之“流畅”。
二、泰柬冲突背景及此次冲突时间线:
1.边界未定+殖民地图模糊
泰柬边界长达800公里,自1907年法国殖民时期起就因地图测绘偏差导致多个地块至今划分不清。
2.历史遗产争夺+民族情绪燃烧
高棉帝国与暹罗的历史对抗,尤其围绕千年古迹帕威夏寺主权,长期激化民族自豪感与报复情绪。
3.小规模摩擦演变为枪火交换
当地巡逻部队频绕“消失地带”,摩擦升级,引发武装对峙和伤亡,成为现实触发点。
详细冲突时间线:
2025年2月13日
柬游客在Prasat Ta Muen Thom唱国歌被泰国士兵制止,双方口水战升级 。
2025年5月27–28日
边境Mom Bei/Chong Bok发生10分钟交火,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阵亡,泰国方否认开枪在先 。
2025年5月29日
双方启动军方谈判,寻求降温 。
2025年6月2日
柬埔寨决定将边界问题提交国际法院,同时重申和平自卫。目前泰国拒绝ICJ管辖,坚持双边协商 。
2025年6月5–7日
双方在曼谷启动JBC会谈,但柬拒绝泰提议并增兵。6月7日泰国宣布边界部署升级 。
2025年6月14日
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启动边界调停机制,推动JBC往后续磋商 。
三、“被无意泄露”通话录音的重点内容:
1. 开场寒暄与语气定位
佩通坦喊洪森为"Uncle"叔叔,想营造亲切氛围;
用私人语气私下通话,非官方正式外交,意在降低紧张程度。
2. 边境问题的“责任归属”
佩通坦承认:“泰国的边境限制并非是她直接决策,而是第二军区军方单方面行动” 。
坦白自己正承受国内舆论压力,强调对洪森的这通电话就是想缓和。
洪森回应:如果泰国恢复边境开放,柬埔寨也会开放农产品进口,形成对等信号 。
3. 佩通坦让洪森别听“反对党”之词
佩通坦说:“希望你别听我们的反对党“第二军区司令”那套话,他只是为了看起来“强势”,不利于国家”。
她强调,所谓“对抗边境”不是政府策略,只是军方动作。
4. 口头承诺 vs 突然升级
佩通坦提出“边境同时启封”提案,洪森原本接受了这个方案。
然而会谈还没结束,洪森就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24小时“泰国必须先开边境,否则柬将关闭所有口岸”的声明,显现策略的变化。
佩通坦表示,这与谈话预期不符,让她感觉洪森是借对话“为自己拉人气”。
5. 私人录音的动机与信任崩裂
洪森强调录音并非政治陷阱,初衷是“防止误传”“促进透明”,并愿意公开完整17分钟版。
佩通坦则指出,这种私聊内容被、外泄,已经破坏信任:
“以后我再也不打私人外交电话了”。
6. “断水断电计划”也在谈判中提及
录音中,佩通坦透露曾有议案:若局势恶化,将考虑切断柬边电力和水供应,目的是威慑,但她强调这些都只是讨论,并非最后定案。
电话录音重点内容时间线:
时段
内容摘要
0–2 分钟
谈礼、破冰,确定基本友好姿态
2–6 分钟
军方主导,非政府决定,泰国边境口岸的现状与压力解读
6–11 分钟
“别被军方牵着鼻子”,强调对等开放门口策略
11–14 分钟
同步开放提案达成
14–16 分钟
洪森临时发布声明,造成对话断层
16–17 分钟
信任崩溃,隐私通话弃用,提出断电断水的可能性
三、“电话门”事件后泰国国内什么反应??
其实这件事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录音本身说了什么,而是它揭露了三个对泰国民众来说“不可接受”的政治真相,彻底引爆了对佩通坦执政能力和正当性的质疑!
1.承认军方不受自己控制
佩通坦在录音中明确表示——这次边境封锁并不是她政府的决定,而是泰国第二军区的单方面行动。
✅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是总理,但控制不了军方。”
在泰国历史上,军队是最具政治能量的力量,曾多次政变。如果一位民选总理公开承认自己“无能管控军队”,等于亲手打脸自己民选政府的权威。
2.私下通话暴露了软弱立场
佩通坦在对洪森的语气中,处处低姿态、请求对方理解、愿意“先开边境”,显得十分被动。这对泰国民众尤其是保守民族主义者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柬埔寨本就是泰国民众眼中的“小弟”;
而这次反而是柬埔寨是“老大”做主、掌控外交节奏;
佩通坦“示弱”的话语让人觉得泰国在区域外交中被压制了。
3.“权谋”击穿信任防线
洪森把通话录音直接公开,这种操作在东南亚政治是极为“罕见”等于把一个原本“私下交流”的外交路径,赤裸裸地公开了!
佩通坦原本用“私下沟通”的策略,被打成“密室交易”;
她原本想两头平衡(安抚军方 外交维稳),结果两边都讨不到好。
于是乎:泰国社会爆发舆论怒火——
❗ “既没能力压军方,又没智慧玩外交,连对手都不尊重你,那你当这个总理干嘛?”
4.舆情爆发的后果
在社交媒体上“佩通坦下台”的话题冲上热搜;
反对派议员在议会提出“缺乏国家领导力”的弹劾声讨;
佩通坦召开记者会强调“以后不会再进行任何私人通话”,实际是断掉一条自己最重要的“软性外交通道”;
“他信的女儿”再次成为舆论嘲点“英拉2.0”“他信的傀儡”等贬义词再次冲上热搜。
王总裁说:
这段录音把佩通坦塑造成了一个没有军权、丧失外交主导权、靠裙带上位又缺政治老练的“政治小白”,这才是泰国民众要求她下台的真正原因!
四、佩通坦会下台吗??(理性分析)
1.短期内辞职可能性:比较低
她背后是他信家族的政治体系,掌握多数议会席位;
为她保位的交易太多太复杂,一旦她下台,整个为她铺路的执政联盟可能土崩瓦解;
军方虽然不满意她,但目前没有更“听话又能选票保底”的替代者出现。
2.中期(6个月内)下台风险:中等偏高
如后续外交事件再出错,比如柬进一步加压泰国,或军方公开“表态”,她可能被“软性换人”。
“请辞修养”:对外称因身体或家庭原因辞职;
“临时接班人”:党内派出一位副总理级别的人物代行总理职务;
继续由他信遥控,但换一个“更老练的门面”。
3.高风险变量:
他信与军方、王室的妥协关系如果破裂,佩通坦将成为最先“牺牲的筹码”;
柬埔寨、越南或其他东盟邻国如果借势“逼宫”,也可能成为导火索。
王总裁判断:
此时此刻起,她的总理座位已被安装上一课“遥控定时炸弹”!
五、泰国时局对中企投资的影响??
先头一句问:如果换是你,你愿意把钱落在老因为这类破事儿而换总理的国家里头吗?
✅ 泰国政局的确远不如马来西亚稳定,而且“换总理=换一套班子=政策推倒重来”的特征特别明显,这对企业投资与长期发展极其不友好。
泰国:选举像打仗,执政像在“走钢丝”
1.首相频繁更换
过去10年,泰国出现过3位首相(巴育、帕拉育、佩通坦),但背后势力轮番上阵:军方、他信系、民主党、前进党轮番登场。
每一次选举都夹杂军方干预、宪法修改、法院封杀政党、王室表态等元素,更替常常不是靠民,而是靠“暗箱”。
2.“内阁大换血”是常态
每换一位总理,整个内阁(20 部长)几乎全换。
举个例子:换了总理,连“投资委员会(BOI)”的政策口径都可能变,土地部、工贸部、教育部、移民局都换口风。
3.发展计划被频繁中断
像EEC(东部经济走廊)就是一个例子,巴育政府极力推动,但后续新政府未必买账。
各地方基础设施项目,换了政党就搁置、改名、甚至取消。
马来西亚:虽有波折,但制度成熟、交接有序!
1.首相虽有更换,但政策延续性强
马来西亚近年因为前阶段的疫情发展停滞以及严重贪腐失职问题也换过首相(慕尤丁→依斯迈→安华),但投资政策、清真产业战略、产业园区发展基本没有推倒重来。
各州政府有高度自治权,联邦换人不影响州属招商或行政运作。
2.内阁更替“稳定换血”
政党联合执政是常态,但部长团队往往由“同一政治联盟”内部轮调,经验与路径可延续。
政府部门如MITI(贸工部)、MIDA(投资局)、HDC(清真发展局)等常年维持专业团队,即便部长更换,执行层稳定度高。
3.“规划先于政局”成为共识
安华政府推进的“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数字主权战略”“清真世界枢纽计划”等,已跨政党共识化。
比如绿色能源转型、税务数字化(e-Invoice)、清真经济等,是写入国家长期战略的,换人不会废。
王总裁总结:
比项
泰国
马来西亚
政权更迭频率
高(军方 宫廷干预)
有变化,但可预测
首相权力稳定性
弱,常受军方制衡
较强,议会制制衡
政策连贯性
差,常被推翻
强,多为国家中长期规划
对投资者友好度
风险高
结构稳定、欢迎外资
公务员体系
分裂明显
专业化、效率较高
六、总结:
现实
解读
① 泰国政坛极度不稳定
总理连军队都控制不了,军方随时可能干政
② 政策不确定性高
投资者面临“换人就换路”的风险
③ 缺乏中长期战略延续性
和马来西亚相比,几乎没有“投资安全感”
泰国好吃好玩是没错,但做“产业落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马来西亚为什么会成为中资出海的“避风港”是有原因的。
相比马来西亚,泰国更适合休闲度假。
所以,我要祝佩通坦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