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去年追着骂《消失的她》吗?
今年,这种“热度绑架”的观影体验又回来了——它的名字叫《酱园弄》。
一部筹备八年、号称“群星云集”、宣称“女性觉醒史诗”、被誉为“年度第一大尺度电影”的作品,在上映一周后,却被观众骂上了热搜。你以为你在看影史钜作,结果走进电影院才发现:陈可辛拍了个“巨型拼盘预告片”。
这不光是一场电影的滑铁卢,更是一场“资本投机”与“创作真诚”的硬碰硬。
剧情架子大,观众情绪却进不去
“她杀了丈夫,把尸体剁碎了。”
看到这句介绍,你以为自己走进了一部悬疑爽片,准备迎接高能反转与女性复仇的燃爆时刻。但电影看完,却只留下一句感受:
“我知道她惨,但我真的不太认识她。”
章子怡演技在线,镜头也足够细腻,但从头到尾,我们没看清“詹周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何忍了多年家暴?为何突然觉醒反杀?她是迷信的妇人?是逆境中觉醒的新女性?还是历史洪流中的无辜牺牲者?
陈可辛拍了一堆“她受苦”的镜头,却从没交代“她为什么要反抗”。
这就像让你给一个陌生人站台,你知道她值得同情,但你就是不想哭。
拍群像变“明星速通”:三分钟一个高光,五分钟一个脸谱
全片出场的明星多达26位,从章子怡、雷佳音、易烊千玺、杨幂到赵丽颖、王传君、李现、杨千嬅、张子枫……简直是**“年度最豪华大合唱”**。
结果呢?每人就像打卡似的上来表演3分钟情绪戏:
易烊千玺抖眼皮抖得快抽筋;
杨幂进场就是“狱霸大姐大”,两分钟之后就搂着女主落泪;
赵丽颖台词只剩“你不能屈服”,活成了女权语录Bot;
雷佳音的戏份甚至多到让人怀疑是不是带资进组……
导演仿佛站在春晚舞台上左右端水,生怕哪个粉丝不高兴。结果是没有一个角色被讲完整,也没有一个故事让人感动到心口发热。
哪怕你只冲“看明星”买票进来,最终也只会带着“这谁演得挺好但我不记得她角色名”的混乱离场。
《酱园弄》号称讲的是女性觉醒、反抗父权暴力,但镜头语言却在不断重复一件事:“看,她又被打了。”
从家庭暴力到监狱虐待,镜头一次次细致展现詹周氏的血与泪,却始终回避她内心的成长与反转。台词在喊“女性自主”,镜头却在消费“女性受虐”,让人看得十分别扭。
西林(赵丽颖饰)本该是剧作家、女性先锋,却沦为“口号复读机”;反而是雷佳音、王传君两个男性角色的情绪线完整丰满,这样的“女性觉醒”,到底为谁而拍?
网友总结得犀利:
说是女性爽片,实际是伪装成正义的窥私癖。
有人说我们对国产女性题材电影太苛刻了;也有人说是“明星 女性”绑定过度,拍得再差也能先卖一波。
但真相也许很简单:
我们不是不欢迎女性题材——我们只是不欢迎空洞的符号化讲述。
章子怡演得再用力,观众没共情,就是没用。
你把“女性觉醒”当成卖点,但拍出来观众只觉“麻木”,那你拍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篇PPT。
如今,豆瓣评分仅6.5,《酱园弄·下部》还未上映,口碑已开始塌方。
我们期待的,不是高举大旗的样板戏,而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女人,怎样从困境中走出,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