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单我上菜,为你服务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句经典广告曾打动许多人
然而最近,央视曝光了
直播间里热销的“培育钻石”
市场价值本应上千元
售卖只需100、200元
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跟着小午小参一起来看↓↓
市价1克拉千元起的培育钻石
直播间最低只需98元?
真相:多为假货
最近,在不少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间里,出现了大量标价100元、200元的培育钻石,例如号称“层层把控、百里挑一”,并附带权威证书的高品质培育钻石,1克拉仅需165元;2克拉带证书银戒托的培育钻石首单只要98元。
那么,培育钻石是种什么石?直播间里这些低价培育钻石,是真的吗?
记者了解到,培育钻石是在实验室高温高压环境中,人工制造出的多结晶钻石,在成分、外观、光学性质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几乎一致。相比于天然钻石动辄数万元的高价,培育钻石一克拉一般在1000元左右。目前,国内培育钻石主产地为河南。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店铺和直播间虽然都号称“河南培育钻”,但发货地址却是山东或江苏,不少店铺月销量过万单。
记者在网络上购买了两枚培育钻戒,来到江苏东海县寻找100元、200元的培育钻石时,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东海某商户表示,培育钻一克拉白色的、圆形是680元。200多元、300多元,100%是假的。正常网上卖带证书的一克拉培育钻最少在1000元左右,一克拉培育钻的工费都要200多元。
江苏东海某商户接受记者采访。
图片来源:央视财金
当记者咨询商户,为何直播间销售的培育钻石不到200元,还附有鉴定证书时,不少商户隐晦地表示不方便去讲。他们表示↓↓
在网上卖100多元肯定是假的,不可能是培育钻石;
反正我们不做假证书,外面有没有假证书,不好评判。
商户表示,网上卖100多元的钻石是假的。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1克拉正常卖到上千元的钻石
竟能被如此“压价”?
直播间里这些晶莹剔透的、
有着类似钻石切割工艺的产品
究竟是什么?
其鉴定证书又从何而来?
部分直播间混淆概念
“培育钻”实为莫桑石、氧化锆
1克拉最低成本仅0.5元
记者走访发现,在江苏东海,不少店铺都在销售“莫桑石”首饰。
不少店铺都在销售“莫桑石”首饰。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据了解,莫桑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碳化硅晶体。由于硬度和色泽接近钻石,莫桑石被切割成了类似钻石的57面体,并广泛用于制作戒指或项链等饰品。商户坦言,为了提升销量,线下往往会称它为“莫桑钻”。
莫桑钻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商户称,这些批发价在60元上下的银戒托莫桑石戒指,在不少直播间被包装成“培育钻石”售卖。除了莫桑石,许多直播间还会用成本更低的“合成立方氧化锆”来冒充培育钻石。
广西梧州是全球最大的合成立方氧化锆加工基地。在当地的珠宝市场里,主要销售的是按照钻石切割工艺加工的合成立方氧化锆,品质较低的一克拉只要0.5元。
部分商户还明目张胆表示无需将产品送去鉴定机构,他们自己就能制作鉴定证书。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将假证书编号用激光打在产品腰围上,塑造出钻石的特别标识——腰码。
而在网络平台上,各类打着“国家实验室认可”“国家计量认证”等权威标识的证书,也仅需几元就能买到。
商户为假钻石塑造的假证书。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直播间里的“培育钻石”
挂羊头卖狗肉
面对这类乱象
消费者应当怎样区分?
检测显示:
从“钻石”到戒托均为劣质仿品
成本不到3元
在浙江杭州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工作人员将记者在直播间内购买的两枚单价在150元的号称是培育钻石的戒指进行了检测↓↓
浙江黄金珠宝饰品质检中心主任严雪俊表示,通过珠宝的检测,这两个戒指都是合成立方氧化锆。
不仅如此,商户宣称的925纯银戒托,但经过检测后发现,其中一枚戒托是成本仅为几元的铜合金镀银,而另一枚戒托,则是容易导致佩戴者皮肤过敏的镍合金,完全不含银。
这两枚戒指的生产成本都不到3元,属于较为劣质的仿品。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目前,仅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就有大量消费者就“购买到假培育钻石”向商家和电商平台维权。
业内人士表示,莫桑石和合成立方氧化锆价格较低,甚至不到培育钻石的1%,因此工厂的切割加工工艺往往比较粗糙。消费者可以通过放大镜,看珠宝表面的切面是否对称来检验。
此外还需特比注意,虽然部分直播间附送的假鉴定证书有二维码,但用手机扫码后通向的,往往是山寨的鉴定机构网站,需留心甄别。
温馨提醒:
消费者遇到假冒伪劣产品
应怎样维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
律师表示,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害,如果金额较小,比如5万元以下,主要是民事赔偿,如果累计制假售假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可能会涉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消费者在如发现虚假宣传、违法广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遭遇消费欺诈,请立即通过以下途径投诉举报:
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www.12315.cn)反映;
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涉嫌诈骗行为;
涉及重大健康损害或群体纠纷,可直接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直播间里薅羊毛、淘便宜
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让每一笔消费都要明明白白哦
转发,告诉更多的人~
劳动报综合自央视新闻、上海市场监管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辑:高辰菲
审核:林锦
更多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