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提起战争经历时的眼神,那一刻,他们的眼神骤然澄澈!抗战老兵提起烽火岁月,..

94岁的抗战老兵张伟明端坐在沙发上,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当话题触及尘封的过往,老人的眼神骤然澄澈明亮,字句铿锵有力,仿佛穿透那段滚烫的烽火岁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位位抗战老兵的记忆被重新打开。当他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经历,那双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里闪现的特殊光芒,令人动容,也令人深思。

抗战老兵提起战争经历时的眼神

坚韧:少年从军,不畏生死

“我是1945年8月参加的八路军。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我都在!”94岁的抗战老兵张伟明声音洪亮,眼神清亮如炬。

1929年出生的罗继才,16岁就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面对枪林弹雨,他毫无畏惧:“真的上了战场,我就无所畏惧,端起枪来向前冲就是了!”

这种坚韧的眼神,来自于战火的淬炼,来自于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即使过去了80年,当这些老兵回忆起当年战斗的场景,他们的眼睛依然会闪现出那种特有的坚定光芒。

抗战老兵提起战争经历时的眼神

悲痛:缅怀战友,谦逊自称

今年101岁的抗战老兵李德富接受采访时,说起自己扒火车、炸桥梁的英勇事迹。但当记者称赞他和战友是英雄时,他却谦虚地回应:“不敢称英雄,只能说英勇。”

同样,滕西远13岁参加八路军,15岁在肉搏战中英勇杀敌,荣立一等功。但硝烟过后,他却“消失在人海”。当有人问他为何不讲自己的故事时,他说:“我认为自己没做什么大事,不算什么英雄,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才是英雄。”

老兵的眼中,常含着对战友的深切缅怀和沉甸甸的战友情谊。这种眼神,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打动人心。

抗战老兵提起战争经历时的眼神

希望:见证崛起,告慰英灵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时年96岁的抗战老兵张宝宪在电视屏幕前,望着威风凛凛的装备,抬起右手庄严敬礼。

他哽咽着问儿子:“这坦克是我们的吗?”“都是咱自己的,这胜利是你们这些英雄打下来的。”听了儿子的话,张宝宪感慨,有“这么好的飞机坦克,这么有精气神的兵”,今天的人民军队一定能英雄辈出。

9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尤云儒谈及今日中国,话语中满是欣慰:“现在再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们,中国强大起来了!”

眼神背后是民族精神的不灭火焰

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指出,抗战老兵眼神中那种特殊的光芒,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记忆”和“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

“当我们被抗战老兵的‘谦虚’深深打动时,也该反观自身,怎样早些深埋‘地下的甜根’,让谦逊的美德在自己身上‘萌发’。”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学者这样说道。

这些老兵的眼神,之所以在经历80年岁月洗礼后依然清澈有力,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闪耀着军人的精神光辉。

抗战老兵提起战争经历时的眼神

传承:从眼神中读懂什么值得珍惜

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史”。从被侵略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他们亲眼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当我们有机会与这些老兵面对面,看着他们的眼睛,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时,我们“不仅仅是在了解历史”,更是在“接受一种精神的传承”。

那种骤然澄澈的眼神,那种铿锵有力的语气,都在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中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生活。

随着岁月流逝,越来越多的抗战老兵正在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长青,他们眼神中那种清澈而坚定的光芒,将永远照亮我们这个民族的前行之路。

今天,当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就是“用心去铭记和传承”老兵眼中的那份光芒、那种精神。

扫码关注

听你把旧岁轻言

陪你将晨光拾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