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版本只有林依晨演出了黄蓉的邪气,不愧是胡歌公开表白的演员
要说娱乐圈中胡歌公开“喜欢”的女演员,许多网友第一时间会想到林依晨的名字,这件事还被唐嫣在《快乐大本营》上证实过。
同时,胡歌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林依晨对自己人生和演艺事业的影响。
两人第一次合作是《天外飞仙》,演绎了经典神话故事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后来又演了金庸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他们是郭靖和黄蓉。
尤其是在《射雕英雄传》拍摄期间,胡歌遭遇车祸,林依晨的等待和支持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
林依晨对表演的深刻理解和认真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胡歌,她所说的“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我是用生命在演戏”被胡歌视为座右铭和拍戏的动力。
如今,林依晨版本的黄蓉受到许多观众的点赞。
有人说,黄蓉这个角色被拍了许多个版本,她是唯一一个演出“邪气”的!
她的演绎捕捉到了黄蓉作为“东邪”黄药师女儿的那份与众不同的“邪气” 与 “妖女” 特质。
与其他一些版本更侧重“聪慧娇俏”或“纯真可爱”的诠释不同,林依晨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细节来体现这份遗传自父亲的“邪”:
眼神与微表情的转变——
她并非总是天真无邪地笑。在计上心头、准备捉弄人时,她的眼神会瞬间变得狡黠、锐利甚至带有几分戏谑和冷漠。
这种瞬间的情绪切换,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她体内“小妖女”的灵魂。
她常常流露出一种“看透不说透”的讥诮神情,仿佛世间众生在她眼中皆是蠢物,这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非常符合桃花岛少主身份带来的孤傲。
行事作风的“非正统”感——
林依晨演出了黄蓉不按常理出牌、视规矩为无物的作风。
她的聪明机变里带着一种刁钻和恶作剧式的残忍(如对欧阳克、对侯通海等),并非完全是正义的化身,更像是一个随心所欲、亦正亦邪的江湖奇女子。
她将黄蓉的“巧言令色”和“撒谎不眨眼”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为了达成目的而信口开河、颠倒黑白的伶俐劲儿,正是“邪气”的一种外化表现。
气质中的复杂层次——
林依晨的演绎让观众看到,黄蓉的“可爱”和“邪气”是一体两面、共存于同一躯体中的。
她可以瞬间从甜美可人的小妹妹,切换成心思深沉、算计精准的谋士。这种复杂性,让角色脱离了“傻白甜”或“伟光正”的扁平化窠臼。
且看其他版本的黄蓉:
1983版翁美玲被誉为经典,她的“邪气”更多通过撇嘴、瞪眼、转睛珠等丰富表情体现,是一种外放、可爱化的鬼马精灵,邪得讨喜。
1994版朱茵更侧重美丽与聪慧,气质偏正,灵动可人,但“邪气”和“妖女”感相对较弱。
2003版周迅嗓音和气质独特,诠释出一种冷清、忧郁和有距离感的智慧,是一种内敛的、文艺的“邪”,但并非外放的刁蛮。
2017版李一桐被誉为“最美黄蓉”,演技灵动,但诠释更侧重于百分百的甜美、可人和乖巧,“邪气”几乎被完全抹去,形象最为“正派”。
林依晨版本的黄蓉属于2008版,成功融合了“甜”与“邪”。她的可爱具有欺骗性,内核的算计、冷漠和刁钻通过眼神和表情变化展现,更贴近原著中“小妖女”的复杂设定。
另外,她的长相显小,嘟嘴等表情灵动,使她在演绎黄蓉十五六岁的年纪时更加说服力,拥有了所谓的“小仙女”气质。
当然,在此之前许多观众是不相信林依晨能演好黄蓉这个角色的,毕竟在此之前她给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大多偏向“傻白甜”。
《天外飞仙》里的小七属于这种类型,而她另一个大爆剧《恶作剧之吻》里的袁湘琴,更是与黄蓉差距甚大。
说实话,袁湘琴这个角色演绎起来难度非常大,分寸感不好就容易显得真的“愚蠢”而引人反感。
林依晨首先做的是让自己相信“自己就是袁湘琴”,因此所有的行为逻辑都有了感情基础。
接着将演绎重心放到袁湘琴不计代价的勇和情感的纯粹与执着,让观众能理解其行为动机,并感受到其内心的善良与温暖,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犯花痴”和“闯祸”。
从袁湘琴到黄蓉,这两个角色跨度非常大,而林依晨本身又是属于天生自带甜美感的长相,属于可爱一挂,但这两个角色却被她诠释的恰到好处。
网友辣评:极度聪明是黄蓉,极度愚蠢是湘琴。
而所有演绎的背后,都是林依晨本人与角色的灵魂碰撞,无论是黄蓉的“巧”还是袁湘琴的“拙”,她都能找到其行为逻辑和情感支点。
就像她说的那样“用生命在演戏”,她不仅自己在这样做,也影响了身边的人。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