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06 印度仿制药京东购买困难?试试这些替代渠道!
V信【50051246】
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限制中国创新药的行政令」?如若实施,将对全球医药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创新药只是一个“抓手”,目的依然是要国际药企增加在美国的产能/研发投入,同时保护美国本土的生物专利技术公司。
创新药类美股、港股应声下跌:
早盘大跌,午后有所回升。了解几个背景信息就能搞懂特朗普打得什么算盘:
1.创新药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可能,新的药品材料结构会降低某方面的副作用和提升疗效。
2.国际药企近两年增多了对国内创新药物海外市场专利使用权购买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节省研发成本和时间;比如5月份辉瑞以12.5亿美元获得中国三生制药的PD-1/VEGF双抗在中国以外的权益。
2024年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达500亿美元,占全球同类总交易额的30%;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40年,源自中国创新药将占FDA新药批准的35%。
3.国际药企需要在9月29号前决定是否采取“自愿行动”、让自己在美国销售的药品符合7月白宫要求的“最惠国”定价标准--即制造商在美国销售相关产品(处方药)的价格与该制造商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最低价格挂钩。
早在今年的2月初特朗普就表示:
美国会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同时施压制药商施压以降低药品价格。
8月初特朗普再次表示:
我们最初将对药品征收少量关税。但一年后——最多一年半——关税将升至150%,然后再升至250%,因为我们希望药品在我们国家生产。4.美国本土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类财团,对特朗普政府的“投入”很大,其中有一些对中国产创新类药物始终持强硬态度,比如:
科技亿万富翁彼得·蒂尔、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科赫家族以及由特朗普总统女婿贾里德·库什纳经营的投资公司的员工等。
所以这种政策落地,会造成全球的大型药企以(相对自己研发)更低成本获得现有药物“改良版”的难度大增,自然也会减少他们用于购买中国部分创新类药物的预算空间和意愿。
这则来源《纽约时报》的行政命令草案内容主要有这么几条:
1).提高美国对几种“据信”在中国大量生产的药物的产量,包括抗生素和对乙酰氨基酚。
2).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美国制造的药品,并为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公司提供税收抵免。
这方面其实已经早就开始了,中国和欧盟都有在医疗器械/耗材方面的公共采购比例要求。
3).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开发商手中收购实验药物权利的交易进行“强制审查”。以及,要求FDA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和提高监管费用,以阻止使用来自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
这些计划中的措施目的就是一条:
国际药企来美国增加生产/研发投入,利好长期就业和经济增长;短期内利好美国本土一些小型生物技术/专利开发公司。
主打一个既要又要还要。
总在说原研药优于国产仿制药,表现在制作工艺。但有哪些制药工艺国内的是领先于国际的?
怕是没有,国内不管化药还是中药都低。
化药来说,冲出国门的也就绿叶等那几家(纯粹镀金目的达到曲线帮助国内销售的不算),大前年一个利培酮刷爆了朋友圈,505b2改良型新药,后面就没这么大的事件了。原因很多,资本是一个,没钱玩毛的工艺。设备也是一个,冻干片生产线 3D打印线 不间断生产与在线监测,这些都是至少上亿的。再其次,国外大药企和国内走的路线差别很大,国外大多是兼并路线,国内独立发展较多,所以国外的药企更有可能收货到不同的思维差异导致的技术差异,进而整合创新(这不是玄学,具体可以参见《枪炮 病菌与钢铁》中关于技术传播以及文字传播那块内容)
中药的话,国内有仿古的,有用现代技术来处理的,仿古的话不谈,大家都会,现代处理的话,韩国日本吊打中国,举两个例子吧,第一个是韩国的,有专家给培训的时候讲,韩国卖高丽参,买一根高丽参送一根中国的人参,这里面反应了一个种植规范的问题,国内这块真渣(﹁"﹁),第二个是日本的,他们在研究古典药方,比如四物汤,人家能靠这个在顶级杂志乱序发表文章,中国的就很少。
ps 大家都爱国,但爱国与事实无关,只愿吾辈砥砺前行
有同样是间质瘤需要吃格列卫的病友么?
印度的话300人民币不到,找个靠谱的渠道买问题就不大。更多关于这个药的,我建议您看下这篇文章《伊马替尼/格列卫和升级药尼洛替尼》
总在说原研药优于国产仿制药,表现在制作工艺。但有哪些制药工艺国内的是领先于国际的?
也可以在印度线上药店买印度药仿制药,印度仿制药比较久,手艺没问题,价格也很便宜